127

足弓及相關解剖結構

膝內翻或膝外翻

股骨髖臼夾擠症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 – 髖關節磨損,導致骨骼不規則,在運動過程中骨頭會互相摩擦,摩擦會損害關節,引起疼痛並限制活動

較知名的支撐型慢跑鞋

支撐鞋墊

強化後脛骨肌腱
短足運動參考影片
內側足弓受損
內側足弓受損的隱藏危機:可能引發的併發症與健康影響
內側足弓(Medial Longitudinal Arch)是維持足部穩定、分散壓力和吸收衝擊力的重要結構。一旦足弓受損或塌陷時,不只會引發腳部疼痛,還可能進一步影響步態、膝關節、髖關節、甚至脊椎的姿勢與受力,誘發健康問題。因此,多數人往往忽略內側足弓的重要性,導致各種症狀加重,甚至加速關節退化,引起關節炎與慢性腰痛。
本文章將探討內側足弓受損的可能原因、影響範圍、併發症與預防治療方法,幫助你了解如何保護足部健康,減低傷害風險。
內側足弓受損的常見原因與發生機率
一、內側足弓結構與功能
內側足弓由骨骼、肌腱與韌帶共同組成並支撐我們的身體,確保行走時的穩定性與衝擊吸收能力。主要結構包含:
- 骨骼:由距骨、舟骨、楔骨與蹠骨形成足弓的基本骨性結構。
- 韌帶提供穩定:
- 彈性韌帶(Spring Ligament, SLC)負責支撐距骨頭,防止足弓塌陷。
- 足底筋膜幫助維持足弓形狀,並提供額外的吸震效果。
- 肌腱動態控制:
- 後脛骨肌腱(PTT) 是足弓最主要的動態穩定結構,幫助足弓維持高度並控制步態。
當這些結構受到傷害或退化時,足弓可能失去穩定性,進而影響全身動作鏈,誘發後續問題。

二、內側足弓受損的發生機率
內側足弓受損的風險受到年齡、性別與生活習慣影響,研究顯示:
- 成人後天性扁平足(AAFD)的發生率約 3-5%,其中多數與 Spring Ligament 退化或後脛骨肌腱( PTT )功能不全有關。
- 40歲以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足弓塌陷,約為男性的 3-4 倍,這與賀爾蒙變化與肌腱韌帶鬆弛有關。
- 運動員與高強度勞動者(如長時間站立、跑步者)因步態異常或過度使用,較易發生足弓結構損傷。
-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為骨骼與軟組織退化,內側足弓塌陷的機率更高,並可能加速膝關節與腰椎的退化。
內側足弓受損可能引發的併發症
一、膝關節退化與疼痛
當內側足弓塌陷時,膝關節的體重負荷分布將發生改變,可能引起:
- 膝內翻或膝外翻:
- 膝內翻(X 型腿)- 會使膝關節內側承受過大壓力,增加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風險。
- 膝外翻(O 型腿)- 則會讓膝蓋外側壓力增加,影響步態與關節穩定性。

-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FPS):
- 因步態異常導致髕骨(膝蓋骨)與股骨接觸壓力不均,容易產生前膝疼痛,特別是在跑步或上下樓梯時。
二、骨盆前傾與髖關節負擔
- 骨盆前傾(Anterior Pelvic Tilt)
- 內側足弓塌陷會影響骨盆的位置,為了維持身體平衡,骨盆可能出現過度前傾代償,這會導致下背部肌肉過度緊繃,進而常常引發腰痛。
- 髖關節代償負荷
- 足弓不穩定會影響走路的步態,導致髖關節在行走時承受更大的旋轉壓力,增加髖關節退化和股骨髖臼夾擠症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機會。

三、椎間盤退化與下背痛
當足弓失去穩定性時,地面衝擊力無法有效被吸收,進一步影響脊椎:
- 腰椎壓力增加:
- 內側足弓的穩定性下降後,脊椎需要代償足部的衝擊力,增加椎間盤退化(Disc Degeneration)及慢性腰痛的風險。
- 步態改變影響脊椎:
- 長期的步態異常可能導致脊椎側彎(Scoliosis)或腰椎不穩定,造成長期的姿勢不良問題。
四、足底筋膜炎與慢性足部疼痛
- 足底筋膜發炎
- 當內側足弓塌陷時,足底筋膜需要額外承擔壓力,導致筋膜發炎,特別是在足跟內側,產生晨起第一步劇烈疼痛的典型症狀。
- 步態異常導致其他結構疼痛
- 足弓功能異常後,壓力可能轉移至前足或跟腱,增加阿基里斯肌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或足趾壓力性傷害的風險(例如拇指外翻等)。
如何預防與治療內側足弓受損?
一、穩定內側足弓
- 選擇適當的鞋款
- 穿著具有足弓支撐的運動鞋(如 ASICS GEL-KAYANO)可減少內側壓力。

- 使用足弓支撐鞋墊
- 矯正鞋墊(Orthotics) 可減少足弓塌陷,提高步態穩定性。

二、物理治療與肌力訓練
- 強化後脛骨肌腱(PTT)
- 透過足趾抓毛巾運動、單腳站立訓練提升足弓穩定度。

- 增加足底內在肌群的穩定性
- 短足運動(Short Foot Exercise)可改善足弓控制能力,減少不穩定風險。
三、侵入性治療
- 體外震波治療(ESWT)可促進足弓結構修復,減少慢性疼痛與發炎。
- 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針對嚴重韌帶或肌腱退化,可促進組織修復。
結論
內側足弓受損可能影響腳踝、膝蓋、髖關節、脊椎等部位,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關節退化、步態異常與慢性疼痛。透過鞋款選擇、足弓支撐、肌力訓練與專業步態矯正,可有效降低風險並維持全身穩定性。
若你有足弓塌陷、腳踝不適,建議及早檢查,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保護足部健康!
參考資料
- MR Imaging of the Midfoot Including Chopart and Lisfranc Joint Complexes
- Posterior Tibialis Tendon Exercises
- The effect of foot orthoses for patient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Flatfoot and Symptom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n 95 Patients
- The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w Back Pain Among People with Flat F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