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背發麻、小腿外側時時刺痛?小心是「”腓總神經”壓迫」,根源竟在膝蓋外側!
你是否有類似的經驗:久坐之後,小腿外側向下出現麻麻的感覺,重者甚至腳背感到刺痛、冰冷或無力
很多人會以為這是坐骨神經問題或乾脆忽略它。實際上,這種從膝蓋外側延伸到腳背面的麻痛,很可能是腓總神經壓迫(common peroneal nerve entrapment)造成的。
尤其是當你有膝外側的舊傷、護膝造成壓迫、穿太緊的褲子或經常翹腳等不良習慣,更容易讓這條「既淺又脆弱」的神經受傷!
一、腓總神經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容易被壓迫損傷?
腓總神經是從坐骨神經向前外側分出的重要分支,主要負責小腿外側與腳背的感覺與部分肌肉活動。
它沿著大腿後側一路走到膝外側的腓骨頭附近,這裡正是它最表淺、最容易受壓迫的區域。因為位置就在皮膚表層之下、又經過膝蓋這個經常活動與受力的區域,一但有外力壓迫、局部組織腫脹或附近結構異常,就可能造成這條神經「被卡住或壓到」,出現麻、刺、痛、甚則抬腳無力等症狀。

二、三大結構元兇:膝外側的壓迫陷阱
雖然腓總神經壓迫不一定來自單一因素,但在臨床上,有三個結構問題特別常見:
1、外側副韌帶(LCL)發炎或增厚
- 膝外側的穩定主要靠外側副韌帶這條韌帶維持,當長期受力不均、運動過度或退化,它容易出現發炎或增厚,進而「擠壓」到旁邊的神經。
2、股二頭肌腱緊繃或拉傷癒合不良產生腫脹或疤痕組織
- 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hamstring)在膝蓋外側有一條肌腱附著在腓骨頭附近,這條肌腱一旦拉傷或太緊,也會壓迫或摩擦到腓總神經。
3、腓骨頭不穩定或長骨刺
- 部分患者在彎膝或蹲下時,會感覺膝外側有一塊骨頭滑來滑去,就是腓骨頭移動異常。
- 當腓骨頭活動幅度過大,會不斷摩擦腓總神經,甚至骨刺增生時,直接壓迫腓總神經本體。
此外,不只以上結構問題!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相關的壓迫陷阱。
你中了幾個?
三、除了解剖結構,還有許多「非結構性」的習慣,也會讓腓總神經不堪負荷:
- 習慣性翹腳、久跪、盤腿坐 – 這些姿勢會直接讓腓骨頭區域受到長時間擠壓。
- 穿著緊身護膝或牛仔褲束 – 縛太緊的護膝壓線如果恰好位於神經表淺處,會造成局部血流不良與壓迫。
- 運動傷害或撞擊造成局部腫脹 – 膝外側若在運動中受到撞擊,短時間腫脹也可能暫時壓住腓總神經。
- 長時間久坐不動(如搭長途車、看電影)- 維持膝蓋彎曲姿勢太久,會讓神經在狹窄空間中缺乏滑動空間。
這些因素看似無害,但累積下來會造成慢性損傷,就可能是你腳背麻麻的元兇!

四、腓總神經壓迫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 小腿外側或腳背出現麻木、刺痛、燒灼感
- 有時會感覺腳背「冰冰涼涼」
- 久坐後症狀惡化,走一走可能好轉
- 壓腓骨頭時出現電麻感(Tinel’s sign陽性)
- 嚴重者會出現腳背無力、腳掌抬不起來(垂足)
這些周邊症狀通常不會合併腰痛,這點可幫助與腰椎壓迫作區別(我們會在下篇專文解釋差異)。
五、如何診斷?靠理學檢查與超音波可以看得見!
臨床醫師通常會依據以下方式診斷腓總神經壓迫:
1、理學檢查:
- 壓腓骨頭引起麻感
- 單腳蹲、走階梯時誘發症狀
- 神經張力(SLRT)等測試正常(區別腰椎問題)
2、超音波檢查:
- 可即時觀察腓總神經是否變粗、發炎,周邊骨刺或組織水腫等結構異常
- 評估腓骨頭是否滑動異常
- 同步評估外側副韌帶與肌腱狀況

3、必要時輔以核磁共振或神經傳導檢查:
- 協助確認是否還有骨刺、椎間盤、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其他原因
小結:腓總神經壓迫常被忽略,但其實「不難發現」
膝蓋外側這個小小的區域,卻藏著多重壓迫風險。一旦神經受壓,輕則麻木刺痛,重則走路功能受限。
但只要能及早辨識、正確診斷,許多患者透過保守治療、注射甚至生活習慣調整就能改善症狀。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各種治療方式:從姿勢調整、超音波導引注射,到再生醫學PRP的角色,讓你清楚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種麻煩又常被誤判的神經壓迫問題。
參考資料
- An Update on Peroneal Nerve Entrapment and Neuropathy
- An overview of common peroneal nerve dysfunction and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its relation to falls
相關文章
- 大腿外側整天麻痛不舒服,連睡覺都難以入眠,我是中風還是腰椎壓迫了? 從股外側皮神經(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的周邊神經卡壓症候群來切入探討相關症狀
- 【腓總神經_中篇】腳背麻木怎麼辦?”腓總神經”壓迫治療方式全解析:從注射到復健怎麼選?
- 【腓總神經_下篇】”腳背麻”、”腳抬不起來” – 小心是腰椎神經根(L5)壓迫,不只是膝蓋或是周邊神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