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腳踝扭傷發生,最重要的第一步,不是冰敷或包紮,而是正確診斷與評估。
只有透過精準的臨床評估與影像工具,我們才能確認受傷結構、嚴重程度以及是否合併其他潛在問題。這一章將帶你了解三種主要影像診斷工具:X光、超音波、核磁共振 (MRI),並討論各自的優勢與限制。
一、腳踝扭傷骨折了嗎? X光:判斷骨折的第一線工具
1、適用時機:
- 腳踝受傷後腫脹明顯、有瘀青或明顯壓痛
- 幾個危險壓痛點有異常
- 患者無法負重行走四步以上
- 初步用來排除明顯骨折或距骨脫位

2、優點:
- 快速、普及、費用低
- 可看立刻出骨頭位置是否異常、是否有顯著骨裂、或是大的關節面破損
3、限制:
- 無法看出韌帶、肌腱、關節囊、滑囊等軟組織傷害
- 很多 正常X光 的患者,實際上存在有嚴重的軟組織問題
4、臨床建議:
- X光適合初步排除骨折,但不應用來作為唯一的檢查依據
- 如果疼痛持續、活動障礙或不穩定引起反覆扭傷,建議進一步檢查其他結構異常
二、初步判斷腳踝扭傷程度 ? 超音波:動態結構評估利器
1、適用時機:
- 韌帶、肌腱損傷評估
- 滑囊發炎或積水檢查
- 懷疑肌腱滑動障礙、甚至滑脫
- 術後追蹤或復健期間評估恢復情況

2、優點:
- 可即時看到韌帶是否撕裂、肌腱是否滑動正常、是否斷裂
- 可做動態測試:例如腳踝外翻時,是否有異常鬆動
- 無輻射、檢查時間短、可重複施行
- 較方便,可於診所操作
3、限制:
- 需由經驗醫師操作,技術依賴高
- 難以穿透深層結構,如骨內損傷、距下關節、深層關節等細節
4、臨床建議:
- 對於初次扭傷或長期腳踝不穩、疼痛的患者,超音波是極佳的第一線工具,能針對問題點做出即時診斷與導引注射
三、腳踝扭傷需要核磁共振檢查嗎? 深層損傷與複雜問題的金標準
1、適用時機:
- 反覆扭傷,但X光與超音波未見異常者
- 懷疑距骨軟骨損傷、骨挫傷或是骨發炎水腫
- 高位扭傷或距下關節沾黏等深層問題
- 疑似合併神經壓迫、感覺異常、運動功能退化等

2、優點:
- 較高的解析度顯示所有軟組織結構
- 可看見深層關節囊、距骨軟骨面、骨內血流變化
- 適合做全面性腳踝傷害分析
3、限制:
- 費用較高、需預約時間、檢查時間久
- 有些人有幽閉恐懼症或體型限制,無法接受檢查
- 不是急性期第一線檢查工具
4、臨床建議:
- 若超音波仍無法解釋症狀、或懷疑有距骨病灶、滑囊沾黏、骨水腫等深層問題,需考慮進一步安排
四、腳踝扭傷程度如何診斷? 臨床評估與影像學結合,才是完整的診斷邏輯
很多病患以為去拍張X光沒事就好,甚至只想看X光結果,一點都不想理會醫師的建議,但是診斷並非只是照張像這麼簡單。
1、完整的診斷流程應包含:
- 詳細問診與受傷動作重現分析
- 觸診與關節活動測試
- 觀察平衡與負重分析
- 結合適當影像工具進行結構確認
- 追蹤恢復狀態與功能回復程度
2、思考方向可以參考如下
- 扭傷初期懷疑骨折 → X光協助排除
- 韌帶疼痛與鬆動感 → 超音波確認撕裂與鬆弛情況
- 長期腫脹與內翻不穩 → MRI來評估滑囊沾黏與骨水腫
五、腳踝扭傷 檢查工具比較總覽表
檢查工具 | 可看結構 | 特點 | 適用時機 |
---|---|---|---|
X光 | 骨頭、關節面 | 快速、便宜、初步排除骨折 | 急性期、大力扭傷後 |
超音波 | 韌帶、肌腱、滑囊 | 動態、無輻射、可導引治療 | 韌帶損傷、肌腱滑動、注射導引 |
MRI | 所有軟組織與深層結構 | 全面性、解析高、費用高 | 深層關節、骨水腫、複雜疼痛問題 |
六、臨床案例:
一位30歲運動員因打球落地時扭傷,X光顯示無骨折。患者持續腫脹三週,並有外翻不穩。
- 經超音波確認前距腓韌帶完全撕裂並合併滑囊積水,安排核磁共振進一步檢查後發現距骨外側有小範圍軟骨剝落,最終接受PRP注射與專業復健計畫,三個月後回歸球場。
七、結論:
腳踝扭傷的正確診斷關鍵,在於影像工具的選擇與臨床判斷的結合。
- X光適合初步篩檢
- 超音波適合動態與注射導引
- MRI則是深層損傷的參考黃金標準
我們的身體和所受的傷害是會持續變動的,只有在對的時間,選擇對的工具,才能幫助腳踝真正恢復穩定與功能。
參考資料
- Time-loss and recurrence rate of lateral ankle sprains in male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grade: do we trivialise LAS?
- Recurrent Ankle Sprain
- Role of Ultrasound in Evaluating Ligament Injuries Around the Ankle: A Narrative Review
- Added clinical advantage of combining ultrasound with radiograph in assessing ankle injuries: Comparison with MRI
主題系列文章
- 腳踝扭傷 系列總論 腳踝扭傷完整康復指南:不只是拉傷那麼簡單,從急性處置到預防再傷
- 零、 前言:為什麼這麼多人忽略腳踝扭傷的嚴重性?
- 一、 腳踝結構總覽:韌帶、肌腱、關節囊、骨頭一次看懂
- 二、 常見腳踝扭傷類型分類
- 三、 「只是拉傷」的迷思:腳踝扭傷常見誤解與忽略風險
- 四、 如何正確診斷?超音波、X光、MRI的角色與差異
- 五、 急性期處理原則與錯誤迷思破解
- 六、 中後期復健:腳踝穩定性重建與功能訓練設計
- 七、 為什麼總是反覆扭?慢性腳踝不穩定的形成與預防
- 八、 復發與後遺症:距下關節僵硬、滑囊沾黏、肌腱滑動障礙
- 九、 自費療程選擇:PRP、增生、超音波導引注射的角色
- 十、 實際案例分享:三位不同年齡與活動量病患的處理差異
- 十一、 預後與追蹤:復原時間、復健指標與運動回歸評估
想更進一步了解療程?這些方式幫你快速找到答案!
🔹取得專屬建議
- 加入官方 LINE|由團隊協助你初步評估
- 填寫療程需求表單|我們將提供個人化建議
- 了解常見問題與療程風險|建立完整知識架構
🔹療程內容快速導覽
- 神經肌肉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針刀|肉毒止痛
- 頸動脈超音波|幹細胞|再生醫學|TAME
- 局部抽脂|電音波|微針電波|肉毒
🔹治療據點與服務地區
- 雙北 & 三蘆
- 雙北疼痛|雙北局抽 | 雙北醫美
- 三蘆疼痛 | 三蘆局抽 | 三蘆醫美
▶ 【點我前往完整資訊入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