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 突發嚴重眩暈許多情況下不是中風,但是還要小心有中風的可能。
許多人一定心想這個答案真是模擬兩可,其實是因為這個問題真是大哉問啊,舉個例子如下:一個六十多歲有抽菸與糖尿病史的男性,這次因為突發的嚴重眩暈症來到急診,經過神經學檢查評估和正常的電腦斷層檢查後,初步診斷為周邊型的眩暈症(耳眩暈),臨床上看不出任何小腦相關的症狀,而且其眩暈症也在住院兩三天後就完全緩解,然而因其為高風險族群,因此核磁共振在住院過程中加以檢查,卻意外發現有一個極小的點狀:一公厘大小的小血管小中風在小腦的邊緣上,這個檢查結果令所有人都頗為吃驚。
反之,也常見到因為不典型眩暈住院,做了所有腦部相關精密檢查卻一無所獲,最後診斷為焦慮或是周邊眩暈的情況。
為何會出現這個情況呢?
眩暈為門診或急診十分常見發生的診斷,許多人常常見到醫師的第一句話就是醫師我中風了嗎?殊不知這個問題對於每一個醫師都是極大的考驗,即使是資深的神經科專家做過仔細評估或是已經在急診做完詳細的檢查(核磁共振等),多數醫師依舊無法明確地回答你:”先生(小姐)放心,你這沒有中風啦?只是一般的眩暈症而已。”
為甚麼即使在醫療相對進步的現代科技和傳統檢查都正常後仍然無法得到一句”一定沒有中風”的回答呢?這是因為許多極小的中風和眩暈症是極難分辨的,一般身體以及神經學檢查,只能排除掉大中風,但是對於極小的中風:一個小點(小於幾公釐的大小)的中風可能就看不出來。而在核磁共振方面,一方面是對於太小的異常有時也受限於解析度看不出來,二來是有時候即是真的有異常也未必會在發生的前幾天顯現出來。
因此也有許多相關的研究持續在討論眩暈與中風的各種評估方式,介紹一個常用的檢查如下:
HINT test因為簡單快速,一個在最常被在眩暈急性期使用的檢查,由三個檢查組成:
- Head impulse test:雙手扶患者頭部,請患者注視檢查者的鼻尖,然後將患者頭部朝向一側快速轉動,然後回正,再轉向另一側,正常患者眼球眼球會向轉頭方向反向運動,且凝視檢查者的鼻尖。

- 眼振(nystagmus)評估:醫師會觀察眼振的持續時間、頻率以及方想性來評估其風險性。

- Test of skew:患者的雙眼注視遠方,當眼睛被交替遮蓋時,如果再在垂直方向發生不同軸(脫窗)則要考慮腦部的問題。

由一篇2019年的研究指出,除非眩暈太過嚴重或焦慮以至於無法仔細檢查的人之外,有經驗的醫師用HINT來排除早期小中風對於早期的患者似乎比核磁共振更佳敏感又簡單。當HINT有異常發現時,相對來說發生中風的機會會大幅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