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個困擾我們許久的腳色,有別於傳統單純軟骨發炎引起的疼痛及退化,許多新的研究指出其為更複雜、多重原因所引起的機制。
神經生長以及神經調控佔了關節炎疼痛控制的一個重要腳色。
Contribution of nerves within osteochondral channels to osteoarthritis knee pain in humans and rats (骨軟骨通道內的神經對骨關節炎膝痛的重要性)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63458420310268?via%3Dihub
這篇2020年的研究就發現了關節疼痛程度與其內的CGRP-IR神經的數量有關,因此未來對於關節痛的治療方向或許會逐漸進展為如何抑制或減少此類感覺神經的增生。
退化性關節炎最難解的問題之一在於許多人雖然有明顯的關節炎變化,但他們不會有嚴重疼痛,反而另一族群雖然磨損不嚴重,但卻時常因為疼痛腫脹等飽受嚴重的困擾,進而影響生活品質以及活動受限,甚者更造成肌肉萎縮或是關節受限。
在這個實驗中,經由對於對於同時有關節炎以及明顯退化的膝蓋分為有膝蓋痛和無膝蓋痛的兩組來加以比較分析
- 患有痛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
- 膝蓋內有骨關節炎變化但未抱怨膝蓋疼痛的人
結果研究發現患有疼痛性骨關節炎的人的膝關節組織內有著更多的感覺神經。
然後,這個研究組斷了一種叫做神經生長因子 (NGF) 的重要傳導訊號分子的作用,NGF會刺激神經生長並可能加重疼痛的程度。結果發現在阻斷 NGF後,可改善關節的疼痛程度,但並不會改變膝蓋以及軟骨的外觀。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關節的磨損以及形狀或許不是關節炎疼痛的主要原因,看起來或許神經的異常生長才是疼痛以及發炎的主因,目前似乎更有部分研究指出異常神經的生長才是加速膝蓋退化的主要原因,並非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