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左圖: 正中神經在手臂走向
右圖: 常間發生壓迫的3個位置


超音波引導擴張及神經修復治療

周邊神經手麻區域參考
腕隧道症候群 (CTS)是什麼?
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周邊神經疾病,是因為前臂走到手掌的正中神經在手腕處受到壓迫或擠壓所引起。臨床會感到手掌、手腕以及地1-4指手指的麻木、無力、疼痛,甚至手指可能會腫脹且無法使用,患者時常會醒來並感覺需要做一下“甩手功”放鬆手和手腕正僵硬感才會緩解。
正中神經的走向與功能
正中神經走向參考下圖左,它是由臂叢發出的五條主要神經之一,由臂叢的外側束和內側束會聚而成,起於頸椎的C5、C6 & C7 (外側束)以及 C8 & T1 (內側束)的腹側神經根融合而成,它也是唯一穿過腕管的神經。
正中神經功能是為拇指、食指、中指以及部分無名指(但不包括小指)提供感覺,另外它也控制拇指根部的一些小肌肉。

右圖: 常間發生壓迫的3個位置
常見正中神經壓迫的三個位置,以腕隧道症候群最常見
腕隧道症候群(CTS)是因為長期工作或受傷等刺激因素,引起手部肌腱內壁增厚或腫脹,導致隧道變窄並壓迫到正中神經。
CTS 是最常見且廣為人知的卡壓性神經病之一。(卡壓性神經病是指患者身體的一側周圍神經受到壓迫或擠壓所引起的麻木或是酸痛)
其他兩可可能發生壓迫處則位於手肘內側的正中神經穿出之肌肉與韌帶處,較為少見。
腕隧道症候群的常見症狀
症狀通常逐漸出現,手指經常出現麻木或刺痛感,尤其是拇指、食指和中指。症狀通常在夜間首先出現在一隻手或兩隻手上。慣用手通常首先受到影響並產生最嚴重的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早期症狀包括:
- 麻木,尤其是在晚上
- 感覺手指無用或腫脹
- 第一到第四根手指有刺痛感或疼痛。
較嚴重時的表現則有
- 白天刺痛感,尤其是在進行某些活動時
- 輕度至重度疼痛,常常夜間更嚴重
- 手部活動能力有些喪失
- 手部無力,可能難抓住小物體或執行複雜的手部動作任務
- 在慢性和未經治療的情況下,拇指根部的肌肉可能會萎縮
- 一些患有非常嚴重的 CTS 的人無法通過觸摸來確定冷熱,並且可能因為此情況灼傷指尖
腕隧道症候群的自我檢測方式

- 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雙手手指朝下與手臂呈90度,兩手背互靠持續一分鐘,如手指出現麻木或刺痛感,就可能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 Tinel sign: 輕敲手腕腹面正中神經通過處,會產生刺痛的現象
- 正中神經分佈的區域對輕觸感覺異常及明顯針刺的感覺,另外拇指外展短肌(Abductor Pollicis Brevis)及拇指對掌肌(Opponens Pollicis)也可能會出現無力症狀,晚期的病患更可見到拇指根部肌群突萎縮,由其是拇指外展短肌萎縮(大魚際區域凹陷)。
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族群
腕道症候群的盛行率約約 0.1%,其中女性較男性容易發病,而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也導致腕隧道症侯群更為流行,近年來腕隧道症候也被稱作「滑鼠手、機車手」。
下列部分疾患,也會增加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風險
- 糖尿病神經病變
- 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造成手腕肌腱腫脹,進而引起腕隧道症候群
- 停經
- 肥胖
- 甲狀腺異常(Thyroid disorders)
- 腎衰竭(洗腎)
腕隧道症候群最主要和一些動作比較有關
- 重複的手部動作
- 異常的手部施力姿勢
- 時常用力緊握
- 反覆壓迫手掌
相對高風險的職業別
時常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職業,有廚師、美髮師或是麵包師和從事常需要彎曲手指及手腕工作的人,例如工人、送貨員、漆槍師傅等。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方式
非手術治療
- 護具固定保護
- 避免可能引發症狀的日常活動
- 止痛消炎藥,可以短期緩解不適,但尚未被證明可以治療 CTS。
- 類固醇與麻藥局部注射
- 復健與運動治療
- 超音波引導擴張術及神經修復治療
- 針灸治療:實證稍弱
外科手術:包含傳統及內視鏡微創手術

其他手掌麻可能的原因
腦和神經系統
- 頸椎病
- GBS綜合症
- 周圍神經病變
- 脊髓損傷
- 中風
創傷或過度使用性損傷
- 臂神經叢損傷
- 腕隧道綜合征
- 肘隧道綜合征
- 卡壓性神經病變

慢性狀況
- 酒精濫用
- 澱粉樣變性
- 糖尿病
- 多發性硬化症
- 雷諾氏病
- 乾燥症
傳染病
- 萊姆病
- 梅毒
- 藥物相關的副作用
- 化療或抗愛滋病毒 (HIV)藥物的副作用
其他病因
- 腱鞘囊腫
- 血管炎
- 維生素 B-12 缺乏症
- 毒物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