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疼痛修復 跌倒手撐地後,幾個月後還是手腕持續痠痛無力?我是骨折?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韌帶、還是神經有問題呢?

跌倒手撐地後,幾個月後還是手腕持續痠痛無力?我是骨折?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韌帶、還是神經有問題呢?

linwate

最近朋友求助,抱怨幾年前跌倒用手撐地受傷後就覺得手腕卡卡的會有聲音,做重訓推的動作會明顯痠痛無法使力。

做了基本檢查後發現手腕中外側區域在緊繃時會痠痛,做了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擠壓測試為陽性反應。因此懷疑是手腕的軟骨組織受損。(沒有發現其他的壓痛、手部的麻痛或是肌肉萎縮。)

進行基本超音波掃描可以發現右側的TFCC(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明顯異常,疑似有TFCC及韌帶手損,因未受傷時間較久建議可以安排核磁共診檢查,後續也可使用增生注射治療。

手腕超音波檢查 右側有異常發現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擠壓測試 ( TFCC compression test):檢查姿勢為將手腕呈過度伸張以及尺偏姿勢,將手腕往前臂方向擠壓,看有無引發尺側手腕疼痛。可以參考下方的影片(記得設定自動翻譯)。但是結果僅可做為參考,還是要考慮實際表現和其他檢查結果。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擠壓測試

手腕的結構

手腕是由五個複合關節組成的大關節,彼此之間互相協作發揮功能。這五個關節為:
  1. 橈尺遠側關節: 橈骨遠端和尺骨以及它們之間的骨間膜
  2. 橈腕關節: 橈骨遠端和相鄰的舟骨、月骨組成
  3. 尺腕關節; 由尺骨遠端和三角骨的纖維軟骨組成
  4. 近端腕骨間關節: 通過背側、掌側和骨間韌帶連接了舟狀骨、月骨和三角骨
  5. 腕關節: 由頭狀骨、鉤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組成
軟組織主要為骨頭間的韌帶結構和三角纖維軟骨(TFCC)的特殊結構所組成的複合體
手腕結構

跌傷後手腕痠痛的檢查

跌倒手稱帝後首先要排除的是急性問題,也就是骨折或神經受損

骨頭方面

  • 外觀變形
  • 明顯瘀血腫脹
  • 無法受力及被動活動
  • 舟狀骨骨折測試:易忽略,比較需要注意
手部骨折變形
舟狀骨骨折的壓痛點以及術後X光
Watson scaphoid shift test: 手腕輕微伸展,測試者用手壓住舟狀骨的tubercle穩定手掌側,後作橈側偏離,會出現受阻或是疼痛。

神經方面: 受傷後出現麻痛或是無力症狀則需要小心

  • 橈神經: 通常由橈神經在一般短時間劇烈的壓迫或肱骨骨折的損傷造成。典型的“周末夜麻痺”是由於睡後遭受壓迫造成,上臂外側的肘上部位受到壓迫造成神經症狀大部分會造成垂腕。
  • 尺神經: 尺神經最易觸及的部位是在肘部的尺神經溝,此種時常受到外來的撞傷及壓迫,造成尺神經麻痺,此病常發生於嗜好下棋、打麻將、書法、划船及工藝等的人大部分會造成主教手。
  • 正中神經: 當正中神經通過肘部的旋前圓肌受到陷壓造成此症。此肌壓迫前骨間神經分叉之上,故患者手指彎曲無力,無法緊握東西,手掌扁平萎縮,手腕向橈側彎曲無力,大部分會造成猿樣手。
手部神經異常表現圖

軟組織方面相對較不急迫,一般以TFCC為主要問題(活動度較大)

TFCC受傷臨床表現主要是手腕部尺側的疼痛,特別是在前臂旋轉或是往尺側彎曲時疼痛會加劇,手腕旋轉時甚至可以聽到「喀拉」的聲音,較嚴重時會有手腕部不穩定或是快要鬆脫的感覺。 上述症狀都屬機械性症狀,會因為活動而引起,休息時又可以緩解。

TFCC相關的核磁共振檢查及超音波
超音波檢查 左圖:正常組織 右圖:受傷後的TFCC
TFCC超音波結構圖

TFCC受傷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分為保守和手術治療兩種

保守治療方面有
  • 消炎藥物使用: 短期間讓腫脹發炎緩解以提高修復可能,但不建議長期使用,反而影響修復
  • 護具固定: 依據受損程度可以選用不同支撐程度的護具
  • 增生治療: 確認受傷位置後,在確定的位置注入PRP或是其他可以刺激修復的物質
左側:基本護具 右側:高支撐護具
手術治療則以關節鏡修復為主,更進一步則有骨融合手術(但會因此喪失手腕活動度)
  • 關節鏡修復: 會在手腕外側開幾個小切口並插入器械,將軟骨和韌帶中的小撕裂縫合起來,如果依然失敗,會再次進行修復手術或疤痕組織切除術。太嚴重時,手術會連帶交叉肌腱和腕管減壓
  • 尺骨縮短或腕部骨骼融合: 最後的手術方式,縮短手術會移除一塊尺骨來減低手腕側的壓力,而融合術則是置入鋼板和螺釘使手腕無法移動
內視鏡手術進入方式
內視鏡手術過程示意圖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