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疼痛修復 用肉毒桿菌治療難控制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是一種新選擇: 對於嚴重疼痛、不想吃藥或難控制者可作為一種新選擇

用肉毒桿菌治療難控制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是一種新選擇: 對於嚴重疼痛、不想吃藥或難控制者可作為一種新選擇

linwate

使用肉毒桿菌素可以治療改善長期 –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的患者相關症狀及生活品質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是什麼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是指皮膚水泡及傷口痊癒後,但發病的部位還是持疼痛,一般會長達3到6個月,有的不依定會好。 這種神經性疼痛是因為神經受傷引起的,痛通常非常嚴重。

神經痛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同人的感覺也不一樣,特徵如下:

  • 神經痛的症狀只限於帶狀皰疹侵犯的皮膚區域
  • 多為圍繞身體軀幹的單側帶狀區域
  • 疼痛可能有燒灼感、尖銳感和刺痛感
  • 可能會感覺很深沉的疼痛
  • 發生異常感,無法輕微的觸碰,嚴重者甚至無法忍衣服接觸皮膚
  • 部份的人有瘙癢或感覺喪失
沿神經分布的單側疼痛
皮疹外觀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的好發對象及危險因子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 是常見的神經痛症狀,也是帶狀皰疹(HZ) 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 10% 到15%的帶狀皰疹患者會出現PHN
  • 50% 的人在60 歲以後會得到帶狀皰疹

PHN 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 PHN在60 歲以下的患者中並不常見
  • PHN在60 歲以上的發生率為50%
  • PHN在75 歲以上風險為 75%

因此超過60歲以後就是帶狀皰疹和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高風險族群,一旦超過75歲風險更是急速上升,隨著壽命的延長,這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問題。

年齡之外的風險因子如下

  • 帶狀皰疹的嚴重程度: 出現嚴重的皮疹和疼痛者有較高風險
  • 慢性疾病: 有影響免疫之長期疾病風險較高,例如糖尿病
  • 出現的在較高風險區域: 位於臉上或軀幹上的帶狀皰疹風險較高
  • 延遲治療帶狀泡疹: 沒有在出現皮疹後3天內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 沒有施打過帶狀皰疹疫苗的風險也較高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併發症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者會因為長期疼痛出現各種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如下

  • 憂鬱
  • 失眠
  • 疲倦
  • 失去活力胃口差

也有部分患者,因為身體因素或是因為相關副作用無法接受藥物治療更需長期任受相關疼痛症狀。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的目前治療方式

目前治療方式大致如下,先以保守、抗病毒和神經修復為主,其次以口服藥物止痛,最終以介入性治療熱凝神經止痛

  • 確認營養缺乏與體內病毒量,檢查神經修護相關營養素,不足者須加以補充治療
  • 依臨床症狀判斷,開立處方,減緩病人疼痛。
  • 如病毒量仍高者可以接受抗病毒治療,無皰疹症狀者需自費使用抗病毒藥物
  • 介入性治療(神經調控手術): 病情嚴重的者需要採用介入性治療:通常需要1-2次脈衝高頻熱凝神經調控(pulsed radiofrequency neuromodulation,PRF)手術介入治療

用肉毒桿菌素(BTX-A)治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

BTX-A 的治療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對於止痛控制機制如下

  1. BTX-A作用於神經肌肉接頭的突觸前膜,抑制神經遞質乙酰膽鹼的釋放,並產生化學物質,作用於神經麻痺和肌肉鬆弛
  2. BTX-A作用於肌梭傳入纖維,降低肌梭活性,調節感覺受體
  3. BTX-A抑制神經肽的釋放和神經源性炎症,降低傳入神經的力量
  4. BTX-A向後傳播中樞神經系統,直接調節P物質和腦磷脂的表達,直接抑制神經血管系統的活動,影響中樞疼痛調節系統,從而緩解疼痛。

也因此研究使用使用 BTX-A來對於PNH的患者來加以治療,對神經痛的部位進行肉毒桿菌注射,然後觀察疼痛感和需要止痛藥物協助的人數和需求藥量,結果發現都有明顯改善,而且持續時間可以超過半年之久,不良反應很少。

其他相似的研究以及大規模的回述性研究結論為肉毒注射可以作為PHN的一個治療選項。

治療半年後,不論是需要止痛藥的人數或是需要的藥量都只有原本的一半
施打肉毒治療PHN

因此,用肉毒桿菌治療難控制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是一種新的選擇: 對於嚴重疼痛且不想持續吃藥或控制不佳者可以作為一種新選擇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