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左:正常 右: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常見相關治療方式

排除其他診斷後,接受客製化複合治療及認真復健才是改善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最佳方法。
甚麼是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要診斷沾黏性肩關節囊炎,首先要先排除其他意外傷害感染發炎所引起的活動受限。
發生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患者。首先會抱怨肩膀疼痛,接著因為關節囊纖維化會逐漸喪失肩膀在主被動活動下的活動範圍(自己動或他人動都會痛)。
肩膀的外旋是臨床檢查中最早受到受影響的運動,隨著疾病進展,個方向的活動都會逐漸喪失。一旦當關節嚴重收縮的拉伸發生,疼痛通常會更加嚴重(例如夜間疼痛)。

為何會有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沾黏性囊炎原因很多,目前原發性的原因尚未完全確認,而繼發性的則多是因為肩膀的骨折、手術後或是脫位、外傷等引起。一些相關風險整理如下:
- 一般人一生發生粘連性囊膜炎的機率約為 3% 至 5%,但如果有糖尿病的人則應高到 20%。
- 以非優勢手(右撇子的左手)為主,但後續雙側發生的報告高達 40% 至 50%
- 沾黏性囊炎通常被視為一種自限性疾病(會自行痊癒),過去認為會在 1 到 3 年內自行痊癒,但是陸續的研究顯示有20% 至 50% 的患者可能會有長期持續的症狀。
沾黏性關節囊炎的危險因子
危險因子整理如下
- 女性(70%的肩關節囊沾黏患者是女性)
- 年齡超過 40 歲
- 相關外傷史
- HLA-B27 基因陽性
- 盂肱關節(肩膀關節)長時間固定不活動
- 男性對治療的反應比女性差
- 大多數沾黏性關節囊炎患者 (84%) 的年齡從 40 歲到 59 歲
- 更有研究顯示,粘連性囊膜炎有遺傳相關性(白人、有陽性家族史以及 HLA-B27 基因陽性患者為相關風險)
-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發生關節囊沾黏炎的風險是其他人的1.2倍
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和病程
沾黏性肩關節囊炎通常分為3-4期
- 第1階段(疼痛期),患者主要主訴肩部疼痛,尤其是在夜間,儘管他們仍保持活動。關節鏡下,有滑膜炎的證據,但無沾黏或攣縮。
- 第2-3階段(沾黏期),從第2階段開始會出現僵硬。關節鏡檢查中再次觀察到滑膜炎,儘管腋窩皺襞也有一些損失,提示早期粘連形成和包膜攣縮。進入第3階段的特徵是全身活動度嚴重喪失以及極限運動時的疼痛。在這個階段,也稱為成熟階段,滑膜炎得到解決,但由於明顯的粘連,腋窩皺襞被消除。
- 第4階段或慢性階段(解凍期),隨著滑膜炎的消退,會出現持續的僵硬但疼痛最小,且隨著時間活動度也會逐漸改善。

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治療方式
非手術治療的方式和相關研究分析
- 物理治療
- 對於早期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物理治療是第一線治療
- 不建議單獨使用物理治療來治療沾黏性關節囊炎
- 強化物理治療沒有比接受擺式運動和溫和運動的患者為的療效更好
- 除非患者已經通過疼痛期進入沾黏期,再進行復健活動才會變得容易忍受,有70-90%都有機會改善
- 居家自我鍛鍊與有人監督的伸展運動同樣有效,甚至效果更好
- 物理治療可與超音波治療、經皮神經電刺激、短波治療、低強度雷射治療和水療共同使用
- 在4個月的物理治療後,仍難緩解的病患應接受更積極的治療
- 藥物治療: 包括非類固醇藥物 (NSAID) 和類固醇藥物
- 抗發炎藥物可以減輕滑膜炎的疼痛症狀
- 口服類固醇治療似乎只能改善夜間疼痛症狀
- 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善症狀。研究顯示,接受一到三次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治療的患者中有77%在疼痛和肩部活動限制度上有所改善,相比之下物理治療的患者中只有46 %改善。
- 與注射類固醇合併物理治療,注射玻尿酸+ 類固醇+物理治療則可以更好地改善肩部疼痛和關節活動。
- 神經阻斷肩胛上神經阻斷術 (SSNB) ,以暫時緩解疼痛,研究發現連續接受 3 次神經阻斷的患者短期疼痛得到改善,但肩膀功能則沒有改善
- 關節囊接受注射擴張可以改善 3 週時的疼痛和長達 12 週時的活動受限;但與單獨注射類固醇相比,可能沒有顯著差異
- 關節內注射 A 型肉毒桿菌毒素 (BoNT-A) 與關節內注射類固醇相比沒有差異,顯示肉毒桿菌有對於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有療效,且可以讓患者替代類固醇,減低其引起的副作用
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手術是保守治療難以治癒且有持續症狀的患者的最後選擇。

超音波引導治療的優點
沾黏性間關節炎往往非單一因素所引起,實際臨床上也會同時看到許多韌帶的發炎與纖維化,使用超音波來對肩關節治療的優點如下
- 可以發現次發性的病灶,做出正確的診斷
- 可以做精細的注射,針對局部發炎或受損韌帶做加強治療
- 可以準確注入關節腔中,實際注入最適合的治療劑量

結論
排除其他診斷後,接受複合治療及自我運動復健室改善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最佳方法。依個人經驗,較嚴重者建議可以用超音波引導做全面性檢查,這樣除了治療關節囊沾黏外,更可以針對局部病灶加以加強治療。
依各人情況,可以用類固醇、玻尿酸、糖水、PRP等分階段注射,但患者更須配合自行進行復健運動治療效果方才會佳,同時減低復發機會。
參考資料
- Correlation of Ultrasound Findings With Clinical Stages and Impairment in 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
- Ultrasonographic Measurement of the Thicknessof Axillary Recess Capsule in Healthy Volunteers
- Value of Anterior Band of the Inferior Glenohumeral LigamentArea as a Morphological Parameter of Adhesive Capsulitis
- 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review of pathophysiology andcurrent clinical treat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