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疼痛修復 睡覺起來腳跟痛到難以踩地,反覆發生,小心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找上你

睡覺起來腳跟痛到難以踩地,反覆發生,小心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找上你

linwate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可由多因素引起,包括鞋子類型、足部結構、過度使用和行走情況等,多數症狀是以足跟痛為表現,但有時需使用超音波加以仔細鑑別診斷及介入治療。如果希望足底肌膜完全改善,需由多方面介入(注射治療、復健運動、生活及運動調整),才可降低再次發生的機率。

今日門診前來一個四十多歲的女性,主訴為腳底後側根部疼痛,每天早上下床最痛,活動熱身開後就改善。有自行服用成藥緩解後又復發,已經好幾個月都是這樣子。門診做了雙腳超音波再配上臨床症狀可以確認就是足底筋膜炎,後續建議可以做傳統復健輔助震波或是注射治療,更衛教居家自我訓練來達成長期緩解。

左圖: 右腳 右圖:左腳足底增厚

甚麼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極為常見,美國每年有超過 200 萬人發生,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會遇到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更是導致腳跟疼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 足底筋膜是沿著腳底延伸的堅韌的纖維組織,一端附著在跟骨(跟骨),另一端延伸到腳趾根部,用來協助支撐足弓,並且在走路過程中的支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足底筋膜炎的疼痛通常持續加重,多數在腳跟附近發生。症狀可以在一次意外傷害後突然發生。
  • 當早上起床或一段不活動時間後再次活動時疼痛往往會最為嚴重,因此它也被稱為”第一步疼痛”。
  • 睡覺或坐下後站起來時疼痛。步行幾分鐘後疼痛通常會消失。
  • 白天的活動和熱身後,疼痛的程度通常會減輕,但長時間或劇烈活動後,會變得更嚴重。
  • 赤腳或穿著支撐力不足的鞋子時,疼痛也會加重。

足底筋膜炎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任何刺激或傷害足底筋膜的因素都可能導致足底筋膜炎,包括:

  • 整天站著工作
  • 運動意外
  • 在堅硬的地面(如倉庫地板或人造人行道路)上運動或長時間工作
  • 運動時缺少伸展或熱身
  • 穿支撐力不足的鞋子(例如人字拖)
  • 過度赤腳行走
  • 高足弓腳
  • 扁平足
  • 肥胖或體重快速增加超過6公斤)。

足底筋膜炎相關結構和好發位置

足底筋膜與腳的骨骼結構如同下圖,會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構造,三角形的上兩邊是骨骼組成,底部則是足底筋膜

  • 當我們將重量放在腳上承受壓力時,足底筋膜的張力會增加。
  • 當我們用力推動腳掌或腳趾時,足底張力也會增加。

這兩種活動會發生在行走和跑步的時候。如果我們過度使用換反覆慢性受傷,會導致筋膜會失去部分彈性或彈性,並可能會連一般日常活動也引起刺激而造成疼痛。

足部相關力學結構

足底筋膜炎號發的位置還是以足跟超過一半以上,又以內側較為常見。但並非中前足底就不會發生,還是需要搭配臨床檢查與相關症狀才能確定診且安排正確的治療方式。

足底筋膜炎常見好發位置

足底筋膜炎的診斷方式

一般會依據

  1. 相關症狀並配合觸診檢查(例如:輕按壓足底筋膜來檢查發炎和疼痛程度來加以定位)
  2. 搭配上生活中疼痛的表現(例如:腳上的哪個部位最疼痛、疼痛的表現和一天中最疼痛的時間為何?)

經過上述檢查後會依據懷疑的情況,醫師會輔助一些抽血或影像學來做敬一步的檢查,例如:

  • X 光
  • 超音波
  • 核磁共振

足底筋膜炎的鑑別診斷

足跟疼痛的鑑別診斷很多,部分如下

  • 跟骨骨折
  • 關節炎
  • 痛風
  • 甲狀腺功能低下
  • 跟骨脂肪墊症候群
  • 轉移性癌症
  • 神經壓迫
  • 跟骨滑囊炎
  • 化膿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
  • 足底筋膜破裂
  • 壓迫性神經病變

通常還是要依據病史和理學檢查來確定診斷,典型的足底筋膜炎可以藉由基本詢問下初步的診斷。

但有合併其他慢性、免疫或惡性病的人,須將其他鑑別診斷列入優先的考量。

遇到難治的足底筋膜炎須將肌腱韌帶撕裂列入考量
超音波顯示局部筋膜撕裂

足底筋膜炎相關治療

一般來說,症狀的時間越長、疼痛越嚴重,治療所需的時間就越長。

此外,專業的運動員,例如馬拉松跑者,會需要更長的療程。

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保守治療方法包括:
  1.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減輕疼痛和發炎
  2. 休息:休息至少一週,停止參與運動或參與引起足底筋膜炎的活動
  3. 冰敷:冰敷 10 至 15 分鐘,每天兩次
  4. 穿支撐力佳的鞋:穿著堅固、緩衝良好的鞋子。不要穿涼鞋、夾腳拖或其他沒有內置足弓支撐的平底鞋或赤腳走路。
  5. 使用支撐器或訂製鞋墊:在鞋子中添加鞋墊,以增加額外的足弓支撐
  6. 固定: 使用步行靴幾週,以將您的腳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來減輕足底筋膜的壓力
  7. 按摩與伸展運動:每天做伸展運動來對小腿肌肉進行按摩、伸展和訓練
  8. 類固醇注射:類固醇可以在急性期注射到足底筋膜周邊來緩解症狀
  9.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RP):注射 PRP 來治療和修復損傷
  10. 高能雷射治療:部分研究指出,搭配使用可以加速修復及緩解疼痛症狀
  11. 體外震波 (ESWT):ESWT是衝擊波療法的一種形式。應用聲波來增加流向足底筋膜的血流量以促進更快地癒合
  12. 經皮針腱切口刺激術:利用針刺穿足底筋膜,提升局部血流和修復能力
  13. 肉毒桿菌注射
足底筋膜炎手術

如果保守治療無法緩解症狀和治療足底筋膜炎,才會加以考慮手術,需要手術的情況非常罕見。兩種常見的手術類型:

  • 腓腸肌衰退:拉長小腿肌肉,以減輕足底筋膜的壓力
  • 足底筋膜鬆解術:在足底筋膜上做一些小切口(切口),以緩解一些的張力
常見治療方式

足底筋膜炎的護具與鞋墊

許多研究顯示,對於患有足底筋膜發炎的人來說,夜間護具和支撐鞋墊可以改善症狀和回復功能

一般使用的護具有下列兩種

  • 一種為白天使用,設計用於減輕足弓的壓力
  • 一種為夜間使用,在睡覺時輔助支撐足弓,使足底筋膜放鬆讓他可以休息一晚

鞋墊有多類型,國內有固定尺寸或是客製化的鞋墊訂製,針對的則是白天外出需要輔助支撐時使用。

護具和鞋墊都有輔助支撐足底筋膜和放鬆的功能,但是無法對其強度加以強化,建議搭配復健運動及良好的生活(運動)習慣才能真正治癒足底筋膜炎。

相關護具

足底筋膜炎的自我鍛鍊

毛巾捲腳趾運動
  1. 在地板上放一條小毛巾。用受影響的腳,只用腳趾將毛巾捲向自己再放鬆
  2. 反覆10次,每天做1-2次
腳趾伸展活動
  1. 坐下,將受影響的腿交叉在未受影響的腿上。一隻手抓住腳趾,盡量向上彎曲腳趾和腳踝,伸展足弓和小腿肌肉。另一隻手沿著足弓進行深度腳底按摩
  2. 維持 10 秒鐘。重複2-3分鐘。每天重複 2-4 次
立姿小腿伸展
  1. 站立,將手放在牆上以獲得支撐。將雙腳指向正前方,將疼痛的腳放在後面。後腿的膝蓋應伸直,前腿的膝蓋應彎曲。緩慢向前移動,將後腿腳跟保持在地面上,這樣您就會感覺到後腿小腿肌肉的伸展。(弓箭步伸展)
  2. 維持45秒,每輪2-3次。每天重複4-6輪。
 毛巾拉伸
  1. 如果在起床前進行毛巾拉伸,可以有效減輕晨起疼痛。
  2. 坐下,將受影響的腿伸直在您面前。將毛巾放在腳上,然後輕輕向自己拉,感受小腿肌肉的伸展。
  3. 維持45秒,每輪2-3次。每天重複4-6輪。 
台階上伸展運動
  1. 將健側的腳平放在階梯上。將受影響的腳掌放在階梯邊緣。輕輕地降低相關腿的腳跟,感受小腿的伸展。
  2. 維持45秒,每輪2-3次。每天重複4-6輪。
足底按摩
  1. 將受影響的腳放在水瓶、高爾夫球或網球上,在物體上來回輕輕滾動腳底。
  2. 重複3-5分鐘,每天2次。

結論

  •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行走和足部運動時使用的足部組織)的發炎
  • 足底筋膜炎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鞋子類型、足部結構、過度使用和行走情況
  • 足底筋膜炎的多數症狀是足跟痛
  •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通常不需要手術
  • 足底肌膜的改善需由多方面介入,才可減低再次發生的機率

參考影片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