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疼痛修復 腰椎退化會造成下背酸痛,坐立難安及久坐難以挺直 – 熱凝止痛(RFA)可改善症狀且增生治療有機會改善退化

腰椎退化會造成下背酸痛,坐立難安及久坐難以挺直 – 熱凝止痛(RFA)可改善症狀且增生治療有機會改善退化

linwate

腰椎退化

熱凝止痛(RFA)可以有效改善腰椎退化引起的下背酸痛,合併增生治療更有機會延緩關節的退化,是腰椎關節退化的保守治療最佳選擇之一

腰椎退化相關的下背酸痛日益增加

隨著壽命的延長與工作型態的改變,現代人脊椎關節退化引起的痠痛問題,比例日益增高(相比之下,椎間盤實際嚴重突出所引起的疼痛,比例比起過去勞動為主的社會型態有所下降),然而脊椎關節退化的確診和治療難度遠比膝關節難上許多。

這是因為腰椎附近會引起痠痛的結構比膝蓋來的多,相關結構有

  • 腰部肌群
  • 椎間盤
  • 脊椎骨本身
  • 腰椎小關節
  • 腰椎相關韌帶
  • 髖關節
  • 薦髂關節……等

這些結構的退化常常一起發生,並且典型症狀也會互相重疊,導致診斷和治療上有困難之處。

常見脊椎關節退化所引起的痠痛範圍

使用熱凝止痛治療 (RFA)腰椎退化相關的下背酸痛

熱凝止痛治療是甚麼

熱凝止痛治療 (RFA),也稱為射頻神經阻斷術,是一種用射頻針加熱,讓疼痛傳導神經的一部分以產生熱損傷而達到止痛的一種技術。(另外也有化學或是冷凝的方式)

由於神經的局部損傷會阻止周邊神經向大腦發送疼痛訊號,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也會達到疼痛減敏的效果),熱凝止痛通常可以有更持久的疼痛緩解效果。

熱凝止痛治療
熱凝止痛目前主要透過以下兩種方法來造成神經的熱損傷:
  • 傳統的連續射頻(CRF)消融 – 透過高壓電流直接經產生熱損傷
  • 脈衝射頻(PRF)消融 – 利用高壓電流的短脈衝變化引起電位變化,進而在較低溫度的環境下,造成神經短路關機

一旦形成神經阻斷,神經的疼痛傳遞能力就會喪失,來自周邊(小關節或骶髂關節等)的疼痛訊號就不會上傳的大腦。熱凝止痛的效果可持續幾個月到幾年(研究顯示有6-24個月的效果),後續神經會逐漸再生,這時候疼痛可能不會再次復發(也有機會再次出現)。

傳統X光手術室介入治療
超音波定位治療
研究顯示熱凝止痛緩解疼痛的效果如下:

在過去的研究中顯示

  • 對小關節進行RFA可以減輕 45% 至 60% 的患者疼痛
  • 對骶髂關節進行RFA可以緩解 75% 至 86% 的患者疼痛

相關成功率通常於診斷的準確性、神經結構和使用的技術類型有關。疼痛緩解通常持續 6 個月至 2 年,但有些報告疼痛緩解長達 3 年。

近期2022的大型回朔性研究中則可以發現

  • 在頸、胸、腰椎的改均有達到9成的機率
  • 頸椎的發病年齡顯然較早(比腰椎早了10年)
  • 術後疼痛多可改善6成以上,有些可以改善7-8成
  • 長期追蹤人有7-8成感覺有所改善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denervation on pain severity among patients with
cervical, thoracic or lumbar spinal pain: A clinical retrospective study
熱凝止痛術(RFA)的副作用和風險為何

在術後的幾天(週)內,治療的部位可能會感到輕微灼燒感或麻木感,尤其在頸部相對常見。可以休息、使用冰袋或使用口服藥物緩解不適(醫師也可在治療過程中注射藥物來加以緩解)。熱凝止痛術風險少見,但和一般小手術相同,仍可能有感染、鄰近神經損傷、血管損傷或治療部位皮膚的異常感覺的機率。

增生治療可以改善腰椎退化的酸痛症狀和退化

增生治療可以用於腰部的組織重建及年輕化,在疼痛緩解後,注射相關的藥物、PRP甚至幹細胞等來達成下列的目標

  • 調控局部環境,減輕關節發炎
  • 增加關節週邊韌帶強度及厚度
  • 加強局部修復能力
  • 提供神經重建的適當環境或減少異常痛覺神經的發育
超音波小關節注射

有報告指出在腰椎進行相關的增生治療後,核磁共振顯示相關腰椎和椎間盤的退化都有所改善。

治療前後比較(左:注射前 右:治療後追蹤)

結論

熱凝止痛可以有效改善腰椎退化引起的下背酸痛,合併增生治療更有機會延緩關節的退化,是腰椎退化的保守治療最佳選擇之一。

相關推薦使用的族群如下
  • 對於手術過或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它也是緩解生活品質的最佳選項之一
  • 對於腎功能不佳或不想長期使用藥物止痛的人,熱凝止痛在許多部位上也都有相關的應用報告(頭痛、肩膀痛、膝蓋、網球肘等等)
  • 意外傷害後痊癒持續疼痛者,也可先使用熱凝止痛減少痛感及相關的肌肉代償,如此一來方可經由運動介入來加以重建肌力及筋膜張力平衡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