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

這邊舉出一般常見的頭痛可能表現部位參考

以富士康為例的經濟損失參考

取自https://www.excelpainandspine.com/treatments/supraorbital-and-supratrochlear-nerve-block

圖片取自 https://www.jeevishapainclinic.com/radiofrequency-ablation-mipsi.php

上圖: 三叉神經各分支的皮區
V1:第一分支(眼科); V2:第二個分支(上顎); V3:第三分支(下顎)。
AT:耳顳神經; B:頰神經; EN:鼻外神經; GON:枕大神經; IO:眶下神經; IT:滑車下神經; L;淚神經; M:精神神經; LON:枕小神經; SO:上眼眶神經; ST:滑車上神經; ZF:顴顏面神經; ZT:顴顳神經。

各類頭痛神經與檢查示意圖
取自 https://www.apicareonline.com/index.php/APIC/article/view/102/95

枕神經常見的侵入性治療
頭痛
除了已知頭痛的治療方式以外,隨著對周邊神經間串連關係以及它們對於中樞交互影響的理解,我們可以考慮從周邊神經的角度來切入,治療過往難以治療各類頭痛和相關症狀。
常見的頭痛類型有哪些
堂見的頭痛以國際頭痛學會(IHS)發布的國際頭痛分類來做一些基本的介紹,一般主要分為三大類:
主要頭痛疾病
- 偏頭痛:症状包括一側頭痛、脈搏感、中到重度疼痛、可能伴有噁心和嘔吐、對光、聲音或氣味敏感。可能有前兆,如視覺或感覺異常。
- 緊張性頭痛:頭部壓迫感或緊繃感,通常是雙側的。疼痛通常是輕到中度,不會加劇於日常活動中。無噁心,但可能有光或聲音敏感。
- 群發性頭痛:極度痛苦的頭痛,通常集中在眼睛周圍。頭痛常伴有同側的眼淚、鼻塞或流鼻涕、眼睑下垂、瞳孔縮小或眼紅。發作可能持續數週至數月,每日可發作多次。
次要頭痛疾病
- 頭部創傷後頭痛:頭痛發生在頭部或頸部創傷後。可以是即刻發作,也可能在創傷後幾天開始。
- 藥物過量使用頭痛:頭痛發生於長期過量使用止痛藥後。停藥後,頭痛可能會惡化。
- 感染相關頭痛:頭痛與系統性感染(如腦膜炎)或局部感染(如鼻竇炎)相關。可能伴有發熱、僵硬的頸部或其他感染相關症狀。
顱神經痛和其他頭面痛
- 三叉神經痛:劇烈的、瞬間的、射擊痛感,通常影響面部的一側。痛感可能由接觸或日常活動如刷牙觸發。
- 舌咽神經痛:深在喉嚨、舌頭或耳朵後部的痛感。可能由吞咽觸發。

頭痛不治療的危害
常其未受控制的慢性頭痛已經證實會造成許多身體健康以及社會的危害
直接相關
- 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有直接關係
- 偏頭痛與慢性病風險 – 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
- 死亡率
- 自殺率上升
間接相關
- 失眠
- 身心證
- 焦慮症
- 提早老化
- 無法工作引起各類經濟損失和醫療消耗

2018年6月,富士通與國際頭痛協會、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日本頭痛協會合作,對富士通員工進行了內部調查。該調查旨在評估慢性頭痛對其工作的影響。在受訪的 2,500 人中,85% 的人患有頭痛疾病。在患有頭痛疾病的人中,84% 的人從未接受過治療。此外,調查發現,由於頭痛症相關病假和績效不佳對富士通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每位受慢性頭痛症影響的員工每年 900 美元。對於偏頭痛患者來說,費用甚至更高(約 2,300 美元)。總成本約為。全體員工每年1.97億美元,約佔全體員工年薪總額的1%。另據透露,患有慢性頭痛疾病的員工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評分(2)低於日本國家標準。這顯示頭痛症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有重大影響。
周邊神經相關頭痛的分布與可能症狀
頭面部的周邊神經有許多都與頭痛有關,從枕神經、三叉神經、頸神經……,隨著研究的增加,部分研究也發現周邊神經與偏頭痛等中樞性疼痛有著交互作用的關係。以下對常見的神經加以介紹:
眶上神經相關
- 是一種少見的疾病,臨床上具有以下常見的特徵:
- 眶上神經支配區域的前額疼痛,單側為主
- 眶上切跡或神經軌跡壓痛
- 眼眶上神經阻斷後症狀絕對但短暫緩解。
- 一般為慢性或間歇性模式
- 在創傷後或是泳鏡帶太緊常見。

枕神經
- 大枕神經(Greater Occipital Nerve, GON):
- 由第二頸神經(C2)的後枝衍生出來的。
- 負責頭皮的後部和頭頂部分的感覺。
- 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由於神經受壓或炎症導致的枕神經痛,表現為頭部後側的疼痛。
- 小枕神經(Lesser Occipital Nerve, LON):
- 來自頸神經叢,主要是第二和第三頸神經(C2、C3)的後枝。
- 負責耳後以及頭部側後部分的感覺。
- 小枕神經也可能受到壓迫或其他因素影響,導致耳後或側頭部的疼痛。
- 這兩條神經在臨床上的重要性主要在於它們可能受到壓迫或損傷,造成局部的疼痛和不適,常見於頭部外傷、頸部扭傷或長時間不正確姿勢等情況。對於相關症狀的診斷和治療,通常需要神經學評估和適當的影像學檢查以確定確切原因。
- 第三枕神經(Third Occipital Nerve, TON)
- 也稱作第三頸後枝神經,是從第三頸椎(C3)神經根發出的一個小的感覺神經
- 它主要負責傳遞頭部後下方,特別是頭皮和頸部接近枕骨的區域的感覺。
- 它與大枕神經和小枕神經一起,形成了頭部後側感覺的一部分網絡。
- 有時會受到壓迫或受傷,尤其是在頸部扭傷或其他頸部損傷後,可能導致痛感。這種痛感可能會隨著頸部動作而加劇。

除此之外,GON、LON 和 TON 在頭皮的神經支配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它們通常與枕神經痛有關。更由於枕神經痛與第 8、9 和 10 腦神經有關,因此患者可能會出現噁心、頭暈、視力障礙和鼻塞等其他症狀。
另外,枕神經痛與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緊張性頭痛或半顱連續性等頭痛容易互相混淆,有時候會難以下正確的診斷。
近年來,我們更需區分枕神經痛和頸源性頭痛,頸源性頭痛是由寰樞關節或上關節骺關節內的牽涉疼痛或頸部肌肉內的激痛點引起的,也會產身枕部和肩頸的疼痛,兩者容易混淆。
三叉神經
- 分為三個主要分支:眼神經(V1)、上頜神經(V2)和下頜神經(V3)。
- 眼神經負責前額、眼睛和鼻樑的感覺
- 上頜神經則支配上唇、鼻腔、上頜、面頰和下眼瞼的感覺
- 下頜神經除了控制下頜、下唇和下頜的感覺外,還涉及咀嚼肌的運動功能。
除了以上神經外,面部感覺還涉及其他幾個神經
- 面神經(第七對腦神經)主要負責面部表情肌的運動,但也包括少量的感覺纖維,控制耳前區和部分舌頭的感覺
- 副神經(第九對腦神經)和迷走神經(第十對腦神經)也提供了面部和頭部的部分感覺纖維。

V1:第一分支(眼科); V2:第二個分支(上顎); V3:第三分支(下顎)。
AT:耳顳神經; B:頰神經; EN:鼻外神經; GON:枕大神經; IO:眶下神經; IT:滑車下神經; L;淚神經; M:精神神經; LON:枕小神經; SO:上眼眶神經; ST:滑車上神經; ZF:顴顏面神經; ZT:顴顳神經。
周邊神經頭痛可能的檢查及治療方式
歲著科技的進步,周邊神經引起頭痛的檢查方式增加增加
- 基本理學和病史檢查: 是否有外傷或是過去病史、頭痛的型態、好發部位、發作情況、加重緩解因子、過往治療反應等
- 超音波檢查: 觀察是否顯著病變或是異常壓迫的情況
- 神經電生理檢查: 初步嘗試定位神經異常所在,如此可以精準安排下一步檢查
- 電腦斷層或核磁共症影像檢查: 觀察是否有腫瘤壓迫、免疫疾病、神經病變、感染等異常
- 神經阻斷術檢查: 利用神經阻斷直接觀察神經的反應以確認病變的所在

取自 https://www.apicareonline.com/index.php/APIC/article/view/102/95
如果確定是周邊神經引起的頭痛,則有幾種治療方式可以加以參考
- 藥物治療: 常見的頭痛藥物、抗憂鬱藥物或神經痛藥物等
- 基本復健治療: 電、熱、光療、牽引治療
- 運動按摩治療: 運動治療或是按摩治療
- 連續神經阻斷術治療: 長短效藥物相關神經阻斷
- 超音波神經減壓治療: 利用超音波精確引導治療局部周邊神經異常
- 肉毒桿菌注射: 減少周邊疼痛訊號的迴傳、減少肌膜張力或改善壓迫的情況
- RFA熱凝或冷凝神經止痛治療: 利用熱能或是冷凍破壞局部痛覺神經減少痛覺
- 外手手術減壓或是電刺激植入治療

結論
隨著醫療的進步,我們對頭痛的了解越來越多且治療方式也日新月異,然而我們卻發現我們對於頭痛的了解和治療卻有更多不明白之處。現在,除了傳統已知的切入點之外,隨著對周邊神經間串連關係以及它們對於中樞的交互影響更加理解,我們也可以從周邊神經的角度來切入,治療過往難以治療各類頭痛和相關症狀。
參考資料
- A Review on Headache: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Classifications, Diagnosis,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Spanish Society of Neurology’s Headache Study Group
- Ultrasound for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eadaches
- Migra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