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腿
使用超音波針對小腿進行引導精準注射,可以達到更確實小腿部分塑型和瘦小腿的目的
小腿肌肉的解剖構造
我們的小腿主要由兩根骨頭和其他肌肉部分組成,骨頭部飽含腓骨以及脛骨,而肌肉分為許多群,這些肌肉群與所謂”小腿肚”最有關的是後方肌群。
小腿後方肌群以三塊肌肉為主
- 內、外側腓腸肌 – 組成小腿後側、上半、左右兩塊淺層肌肉
- 比目魚肌 – 小腿後方深層肌群,一般來說與左右寬度和下半外觀有關
這部分的肌肉不僅僅與外觀有關,也與走路、墊腳尖、運動、跑跳等都有關係,而且這三塊肌肉會在最下方融合成為鼎鼎有名的”阿奇里斯腱”。

後肌肌群,以比目魚肌和腓腸肌為主
所謂的小腿肚到底在哪裡?
過去我們所說的小腿肚就是指下腿後側上方的肌肉鼓起,解剖上其實是以腓腸肌為主(黃圈區),但是隨著近代人們審美觀的改變,要求不在只侷限於傳統的外觀 – 向下方和左右延伸到整個小腿的後側(擴展到藍圈的範圍)。
現今對於外觀的要求簡單整理一下
- 內外小腿肚外觀的大小是否對稱、是否會向左右突出產生蘿蔔腿或是從前方就可見腿後肌
- 內外小腿肚的形狀與對稱 – 是否光滑平順像是反過來的礦泉水瓶
- 下半小腿肚的厚度寬度 – 隨著上方的肌肉縮小,下方肌肉也需要一起縮小,需要有一個平滑的曲線
等等,許多人更因為職業、步態、站姿上的差異,會導致肌肉發達程度上的差異,這會讓小腿的外觀上差異很大。
小腿肚的外觀與相關肌群的參考圖
每塊肌肉所負責的部位和相關的形狀可以參考下圖,藉此我們大概了解自己可能屬於哪區的小腿肥大以及相關可能的原因,如此一來當有需要進行調整時,也容易與醫師或諮詢師有共通的語言。


另外,我們也需要注意部分腿型和脂肪分布有關,在臨床上此類無法靠注射肉毒桿菌來改善腿型或外觀,局部抽脂會是一個需要列入參考的選項之一。

(此區圖片取自韓國 thelineclinic.com 診所網頁)
過往徒手注射瘦小腿肉毒的方式
傳統上,我們注射小腿肌肉多利用體表和肌肉外觀來定位注射,針對內外腓腸肌直接取數個點(或是多個分散位置))注射在肌肉最發達的區域(研究指出密集多點注射或集中數點注射在瘦小腿的效果上沒有現住差異)。
這種方式對於初次注射、肌肉夠發達、皮下脂肪不多或是要求基本效果的人來說,徒手直接注射一般來說即可達到所期待的形狀和外觀要求。

利用超音波來觀察小腿肌肉
利用超音我我們可以輕易觀察小腿肌肉的結構上半分為
- 皮下脂肪
- 腓腸肌
- 比目魚肌
在此區中,可以發現要徒手注射到左右腓腸肌相對容易,但要精準估酸比目魚機的深度來確實注射到其中其實有一定的困難。
我們將超音波向小腿後側下半觀察會發現,左右腓腸肌已經消失,此區結構轉為
- 薄的皮下脂肪
- 薄薄一層的比目魚肌
- 另一個非目標的肌肉群(FHL)
在這個區塊中我們可以發現每層組織厚度都比較薄,要徒手準確注射到比目魚肌中其實頗有難度

使用超音波注射瘦小腿的好處
使用超音波來進行注射主要是因為因為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以下幾點
- 肌肉分布
- 肌肉厚度
- 皮下脂肪厚度
- 肌肉外觀
在這種條件下進行非盲打的肉毒桿菌注射可以得到以下幾個好處
(一)、針對皮下脂肪較厚或是肌肉本身已經較薄的小腿,可以確保肉毒桿菌精準的注射到所需要的目標
下圖種左圖的肌肉遠比右圖的肌肉來的厚上許多,在右側的情況下如果徒手進針,針尖間很難準確地落在目標肌肉中,一個不小心就打到下層肌肉去了。

(二)、針對不同個體肌肉外型之間的差異,可以使用超音波觀察,來把肉毒桿菌注射在最需要的位置
可以排除脂肪或是其他肌肉造成的干擾,直接觀察找出目標肌肉所需注射或是最後的位置來注射肉毒桿菌。

(三)、對於較深處的比目魚肌注射,超音波可以讓肉毒注射到其他非必要肌群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減少浪費肉毒數量的可能
對於最下方較瘦的部位,可以準確注射到比目魚肌中。此外,有部分人所在意的外觀可能和一般注射的肌肉 – 腓腸肌或是比目魚機沒有關係,這時候就可以針對其所在意的部位加以討論治療方式以及相關的優缺點。

(四)、最後一個使用超音波的好處,則是可以直接評估脂肪的厚度與分布,確認所在意的外觀是否是脂肪所造成,需要進階其他的治療方可達成目標。
直接評估脂肪分布除了可以避免白白注射了沒用的肉毒桿菌之外,更可以做為進一步想抽脂時與醫師討論的一個參考依據。
結論
使用超音波針對瘦小腿精準注射,可以更確實針對小腿部分塑型和達成有效瘦小腿的目的,避免注射到其他肌群或是接受了不需要的注射。
參考資料
- Prediction Model of Soleus Muscle Depth Based on Anthropometric Feature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Dry Needling
- Clinical review: peripheral muscular ultrasound in the ICU
- Can in Vivo Medial Gastrocnemius Muscle–Tendon Unit Lengths be Reliably Estimated by Two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A Within-Session Analysis
- 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Abnorm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