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磁刺激治療
參加2024年六月二日台灣臨床TMS腦刺激學會主辦的CTMSS年TMS治療指引update

關於經顱磁刺激治療(TMS)是甚麼
21世紀是神經科學蓬勃發展的世代,先進的影像技術,讓我們得以研究大腦的功能分區與活動狀態。各種神經網絡的連結與運作,也逐漸明朗。
與腦科學相應發展起來的,是各式各樣的神經調節術(neuromodulation)
侵入性最有名的就是DBS(腦深層電刺激),用來治療精神疾患以及帕金森氏症等腦異常問題。

其中非侵入性腦刺激術(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是近20年迅速發展的領域。
NIBS可包含:
- 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 經顱直流電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 顱電刺激術 (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ES)
- 經皮迷走神經刺激 (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tVNS)
- 三叉神經刺激 (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 TNS)
TMS
TMS是目前台灣唯一核准於臨床使用的腦刺激術,適應症為難治型憂鬱症。隨著更多臨床試驗的資料累積,其餘NIBS也有望在將來加入治療行列,為神經科與精神科疾病帶來新的治療可能。

在國外則有更加廣泛的適應症,各式格樣的研究也持續進行中,許多適應症包含
- 疼痛 – 為A級建議,以中樞和神經性疼痛更為有效
- 運動障礙 – 例如帕金森氏症、顫抖等
- 中風 – 尤其對動作方有更有幫助,有研究指出對於小腦復健、失語、吞嚥等也有幫助
- 多發性硬化症 – 較少實證
- 癲癇 – 專家建議,較不推薦
- 意識障礙 – 參考?
- 輕度認知障礙和阿茲海默症 – 歐盟對於輕度退化有加以建議
- 耳鳴 – 兩極化,需針對個體客製化
- 憂鬱 – 台灣通過認證
- 精神分裂症 – 較低實證
- 各種精神疾病 – 部分有得到FDA認證
參加研討會心得
這次講座包括
- 周呈叡醫師介紹「最新治療protocol」
- 林彥鋒醫師探討「TMS實際療效及救援」
- 賴建宏教授說明「TMS神經科運用實務:中風,巴金森,失智症,疼痛」
- 李柏翰醫師分享「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經顱磁刺激治療案例分享」
其中最有感的是關於周呈叡醫師的最新治療protocol以及賴建宏教授的TMS神經科運用實務:中風,巴金森,失智症,疼痛,主要是其中在腦神經以及疼痛方面和個人專攻的神經科以及疼痛治療有許多可學習的地方。雖然目前看起來在臨床上仍有許多不足所在,但是TMS看起來可以彌補許多手術、藥物或是侵入性治療無效或是不適用的地方。

下午後面有李柏翰、劉怡青、周呈叡三位醫師帶著大家,先分別針對magventure、deymed、brainsway三家廠商的儀器,說明個別的使用心得以及相關優缺點。接著再領大家親自操作各家的TMS儀器。這也是這場教學最有趣的地方,畢竟除非所上班的地方就有購買各家的產品,不然很難在同時親身體驗感受各家的產品差異的操作方式不同。
下一次應該就等TMS 秋季學術研討會暨實作工作坊才能再加以學習和操作各家器材。

參考網站
-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the therapeutic use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An update (2014–2018)
- 2024.06.02TMS治療指引update研討會-會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