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疼痛修復 股外側皮神經 – 疝氣手術後,持續大腿外側麻痛也可能是股外側皮神經的病變造成的相關症狀

股外側皮神經 – 疝氣手術後,持續大腿外側麻痛也可能是股外側皮神經的病變造成的相關症狀

linwate

股外側皮神經

門診案例分享:術後左大腿外側麻木與電擊感的困擾

60 多歲的林先生(化名),因為鼠蹊疝氣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本身過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但左大腿外側卻在術後出現奇怪的感覺。起初,他只覺得皮膚有些麻木,特別是在坐下或穿脫褲子時,這個區域幾乎完全無感,就像失去了皮膚的知覺。然而,更讓他困擾的是,一旦用手拍打或輕觸大腿外側時,竟然會感覺到像電流通過肌肉,甚至會不由自主地「跳」一下。這種異常的感覺讓他十分不適,尤其在夜晚或長時間站立後,症狀更明顯。

時間過了一個多月,這個狀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他開始擔心是否是手術後的後遺症。經過詳細的神經檢查與超音波評估,確診為股外側皮神經病變(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Neuropathy, LFCN),也就是俗稱的感覺異常性股痛(Meralgia Paresthetica, MP)。

股外側皮神經(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LFCN)負責大腿外側皮膚的感覺傳遞,當該神經受壓、牽拉或損傷時,可能導致「感覺異常性股痛」(Meralgia Paresthetica, MP)。

這種情況常見於疝氣手術後,由於手術過程中的神經牽拉、壓迫或是術後組織瘢痕影響,導致神經傳導異常。這種症狀是否會自行恢復?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股外側皮神經的病變原因、疝氣手術後的影響,以及診斷與治療策略,幫助更多患者了解如何改善此類神經病變帶來的不適。

股外側皮神經病變的常見情況

股外側皮神經(LFCN)的解剖特徵與變異

股外側皮神經解剖
股外側皮神經解剖

根據研究​:

  • 86.8%的人股外側皮神經通過腹股溝韌帶的內側。
  • 距離髂前上棘(ASIS)1.9 cm左右,如果位置變異可能導致術中神經損傷。
股外側皮神經相關變異
股外側皮神經相關變異

在部分患者中,股外側皮神經可能發生結構異變:

  • 直接穿過髂前上棘(上圖4、5)
  • 走行於縫匠肌內側
  • 在骨盆內提早分支,增加了手術中損傷機率

這些變異都會影響手術的規劃,特別是在疝氣修補、腹部整形及髖部手術時,醫師需特別注意股外側皮神經的路徑,以降低神經病變風險。

疝氣手術後股外側皮神經病變 – 神經在疝氣修補術中受傷的常見原因

  • 網膜(Mesh)固定方式:
    • 依據研究發現,使用過大的網膜,並將其固定於鼠蹊區深層結構,較可能導致股外側皮神經受壓。
  • 固定夾(Staples)位置:
    • 若手術夾固定於深環外側2-3cm,容易夾住股外側皮神經,導致術後慢性疼痛。
  • 氣腹影響(Pneumoperitoneum):
    • 腹腔內壓升高可能改變神經位置,增加術後感覺異常的風險。
疝氣手術中的神經解剖

手術後常見症狀

  • 術後神經痛(Postoperative Neuralgia)疝氣手術後約 2~6% 的患者可能出現股外側皮神經病變。
  • 疼痛區域:大腿外側灼熱感、刺痛或麻木。
  • 嚴重病例:長期神經損傷導致持續性疼痛,甚則影響行走功能。

診斷

臨床測試:

  • Tinel’s sign測試:輕敲鼠蹊部,觀察是否引發大腿外側疼痛。

影像學檢查:

  • 高解析度超音波:確認神經壓迫或異常變異。
  • MRI:評估神經組織及周圍疤痕情況。
超音波下的股外側皮神經
超音波下的股外側皮神經

治療方式

非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維生素B群(B12):促進神經修復。
  • Gabapentin、Pregabalin:減少神經痛。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緩解發炎與疼痛。

物理治療:

  • 神經滑動運動(Nerve Gliding Exercises):減少神經壓迫。
  • 局部熱敷或低強度雷射治療,促進神經修復。

神經阻滯治療:

  • 超音波導引下局部麻醉合併類固醇注射,短期內緩解疼痛。

手術治療

  • 神經鬆解術(Neurolysis)適用於長期疼痛或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
  • 網膜調整或移除若術後確診股外側皮神經病變,可透過手術調整或移除壓迫神經的網膜。

預防與手術建議

改進手術技巧

  • 建議在手術時 避開距離髂前上棘3 cm內的區域,以降低股外側皮神經受傷風險​。
  • 固定網膜時,應減少不必要的固定夾,尤其在鼠蹊韌帶附近​。

影像導引技術

  • 超音波檢查術前確認股外側皮神經位置,降低手術風險。

術後監測

  • 術後定期追蹤,對於發生大腿外側疼痛或麻木的患者,應及早介入物理治療或神經阻滯,避免慢性疼痛。

結論

股外側皮神經(LFCN)病變是疝氣修補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可能導致感覺異常性股痛,表現為大腿外側麻木、刺痛或燒灼感。研究顯示,股外側皮神經的解剖變異與手術技術影響神經損傷風險,特別是在固定手術網膜或使用固定夾時,應避免壓迫該神經。

診斷可透過臨床測試及影像學檢查,治療方式包括藥物、物理治療、神經阻滯及手術鬆解。預防策略則建議透過術前超音波確認神經走向,並精確調整手術範圍,以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