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常見問題 疼痛治療 新手入門FAQ:我為什麼會痛?該怎麼選治療?一次看懂關鍵觀念

疼痛治療 新手入門FAQ:我為什麼會痛?該怎麼選治療?一次看懂關鍵觀念

linwate

一、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痛?

不單單是發炎的紅、腫、熱、痛,也有可能是骨骼、肌腱、神經或筋膜……出現問題了

是否曾經這樣問過自己:「明明沒有撞到、也沒外傷,為什麼會突然地痛起來?」

疼痛的來源遠比我們以為的更加地複雜,部分可能是

  • 深層肌腱的小裂傷或退化
  • 神經被卡
  • 關節滑膜受壓
  • 筋膜沾黏造成的拉扯
  • 骨頭發炎
  • 神經短路過度敏感

傳統上,我們常把「痛」、「痠」跟「發炎」畫上等號,但在現代疼痛醫學中,慢性疼痛更多的是結構失衡與組織退化所引起的持續性不適。這類疼痛不適無法靠單純止痛藥解決,真正的關鍵在於

  • 找出結構問題
  • 刺激修復
  • 恢復功能

👉 延伸閱讀:

二、哪些檢查會對我有幫助呢?

X 光、核磁共振 MRI 都正常,為什麼還是痛?真正要看的可能藏在筋膜、神經、肌肉之間

許多人會說:「我照過X光、做過核磁共振,報告都正常,醫生說沒問題…但我就是一直痛,無法緩解!」

其實,檢查中看到的是「靜態」問題,但疼痛往往是動態或是不同情境中產生的。這時候,理學檢查合併超音波成為疼痛診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超音波能即時觀察你在動作時,肌腱、關節、神經、筋膜之間是否有摩擦、卡住或發炎的情形。

此外,專業的理學檢查與觸診,能幫助醫師找出真正的壓痛點與壓迫源,釐清是肌肉、筋膜、神經、關節或滑囊出問題。

部分會使用的檢查工具:

  • 超音波動態影像
  • 結構功能評估
  • 神經張力測試與肌力測試
  • 溫度失衡評估
  • 乾針或神經刺激評估

👉 延伸閱讀:

  • 超音波導引注射是什麼? 即將上架
  • X光沒看到異常,但還是痛?即將上架即將上架

三、有哪些治療選項?

傳統治療靠止痛,再生醫療靠修復,差在哪裡?

面對慢性疼痛,許多病人往往想的就是

  • 藥物
  • 電熱療
  • 冰敷

這些有機會短暫緩解,但幾天後又痛回來。

傳統治療主要以止痛、消炎為主,屬於「抑制症狀」;而再生醫療的重點,則是「刺激喚醒修復」與「回復組織功能」。

常見疼痛治療方式分為兩大類:

類別主要作法適合對象治療重點
傳統治療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冰敷熱敷、電療、復健初期發炎、症狀較輕者暫時抑制疼痛,降低不適
再生醫療高濃度葡萄糖增生、PRP、針刀、幹細胞結構退化、反覆發炎、手術替代者修復組織、恢復功能、降低復發率

這些療法不是互相排斥或是完全分裂,其實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交叉使用。例如,急性疼痛時可先止痛消炎,再透過注射療法修復深層肌腱撕裂或關節退化。

👉 延伸閱讀:

四、這些治療有效嗎?需要做幾次?

慢性疼痛是長期問題,不是打一針或做一次就會好,這是門診最常被問的問題

開了40-50年的車發生車禍後,會維修、板金或保養一次就重新變回新車嗎?

「效果」會因體質、病程長短、施打部位與療法設計不同而異。再生療法並非打完就瞬間修復,它是誘發身體自行修補,需給予一定的時間與後續的細心照護

一般常見療程安排建議如下:

  • 高濃度葡萄糖注射:3–6 次,每次間隔 1–2 週
  • PRP:視部位與病程,建議 2–4 次,每次間隔 2–4 週
  • 幹細胞或脂肪注射:依病況評估,通常為 1–2 次療程搭配追蹤

此外,術後可搭配復健運動、強化訓練與護具使用,幫助修復更穩定。

👉 延伸閱讀:

五、每個部位的痛都能治嗎?

不同部位 = 不同問題,不能一體適用

疼痛來源千百種,就算是「同一個部位痛感」,也可能來自不同組織或是原因。例如肩膀痛,可能是五十肩、旋轉肌破裂、肩夾擠症候群或是頸椎壓,甚至可能兩者合併發生。

我們建議經由X光、超音波結構評估、臨床檢查、核磁共振……等,來綜合判斷根本原因,並依照對應的方式進行診斷與治療。

舉例常見部位:

部位常見病因(列舉不完)
頸部僵硬頭痛斜方肌過緊、枕神經卡壓、關節退化……等
肩膀卡痛五十肩、旋轉肌病變、頸椎異常……等
膝蓋痛軟骨磨損、脂肪墊發炎、韌帶受損…..等
足底刺痛足底筋膜炎、神經壓迫、足弓塌陷、髂薦關節失常……等

👉 延伸閱讀:

六、做完會痛嗎?多久能好?會復發嗎?

術後長期照護與訓練動作調整,是成功維持療效的關鍵

不少病人在打完療程後會問:「我現在可以運動嗎?可不可以上班?會不會痛?」

事實上,大多數的再生療法術後1–3 天內可能有局部痠脹或輕微發炎反應,這是組織受到刺激開始修復的反應。醫師會根據治療部位建議是否使用護具、冰敷或服藥輔助。

常見照護建議:

  • 前 48 小時內避免過度使用治療部位
  • 避免按摩、熱敷、刺激性療程
  • 避免使用消炎藥物
  • 部分部位需搭配適當的保護
  • 適當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修復

復發風險通常與錯誤姿勢、過早活動、過度使用或未處理根本問題有關,因此療後追蹤與日常調整更為關鍵。

👉 延伸閱讀:

七、常見問題 Q&A

初次看診或考慮療程前,你一定想知道的事

Q1:打針會痛嗎?需要麻醉嗎?

  • 多數增生、再生注射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過程快且準,一般會搭配局部麻醉。

Q2:費用多少?健保有給付嗎?

  • 目前 PRP、幹細胞、增生療法皆屬自費療程,費用依部位、療程次數不同,請直接諮詢。

Q3:我年紀大了還適合做這些療法嗎?

  • 年齡不是唯一考量,關鍵在於是否有可修復的結構與功能目標,評估後可判斷適接受治療。

Q4:我要先拍X光/核磁共振(MRI)再來做治療嗎?

  • 不一定,需要先透過臨床評估,必要時會進一步安排其他檢查。

結論

我們不需要自己一個人獨自承受慢性疼痛

  • 疼痛是一種訊號,不是單純壞掉或老化,而是身體正在告訴你:某個地方該被重視與修復了。
  • 我們提供「精準診斷與個人化修復治療」的整合式疼痛照護,幫助您回到有力、舒適自在的生活。

加入 LINE (@twmedpro)諮詢 或點選 Linktree


👉 懶人包影片總覽

🔍 入門篇:什麼針?怎麼選?

  1. 這是什麼針?PRP、葡萄糖、幹細胞有什麼不一樣?
     帶你認識三大再生治療針劑的基本原理與用途差異。
  2. 打針前要注意什麼?PRP、葡萄糖、幹細胞術前準備全解
     避免療程失敗的第一步,是正確的術前準備。
  3. 打完PRP、葡萄糖或幹細胞會痛嗎?多久才會消腫?
     解析注射後的反應與正常發炎機制,不再焦慮。
  4. 打完多久會有效果?怎樣才知道有用?
     治療效果因人而異,時間點與追蹤方式這集一次說清楚。
  5. 注射需要打幾次?一次有效嗎?
     單次 vs 多次療程差異,幫你設計最符合自己情況的療程計畫。

⚖️ 比較篇:PRP、葡萄糖、幹細胞、玻尿酸、類固醇大不同

  1. PRP、葡萄糖跟玻尿酸有什麼不同?打哪一種才對?
     不是補水就能止痛,玻尿酸與再生療法的根本差異你要知道。
  2. 打了沒有效,是不是治療失敗?
     效果慢、疼痛反覆並不代表沒用,學會判斷療效才是關鍵。
  3. 術後可以運動嗎?PRP、幹細胞、葡萄糖注射後的恢復重點
     打完不能完全躺平,也不能馬上劇烈運動,這集教你怎麼恢復最有效。
  4. 什麼是增生治療?慢性疼痛的自癒關鍵
     簡單白話解釋「增生療法」如何啟動自我修復。
  5. 什麼是再生治療?身體修好自己,不靠外援
     深入剖析幹細胞、PRP與身體修復之間的微妙合作關係。

🤔 決策篇:我該怎麼選?

  1. 增生治療該選葡萄糖還是PRP?我會怎麼建議你
     不只看價錢,更要看適應症與身體狀況。
  2. 骨髓幹細胞治療是什麼?從骨頭裡挖出再生力量
     PRP沒效?進階選擇看這裡!
  3. 為什麼健保沒給付,你還是該考慮PRP或幹細胞?
     健保只處理「症狀」,但你需要的是「修復」,差別在哪邊一次說清楚。

❌ 番外篇:類固醇不是萬靈丹

  1. 類固醇 01 為什麼慢性疼痛,我們不建議使用類固醇?
     短期止痛 vs 長期風險,你該知道的副作用真相。
  2. 類固醇 02 類固醇不是萬惡,但也不是萬靈丹
     正確使用類固醇有其時機與條件,這集教你怎麼分辨是否該用。

想更進一步了解療程?這些方式幫你快速找到答案!

🔹取得專屬建議

  • 加入官方 LINE|由團隊協助你初步評估
  • 填寫療程需求表單|我們將提供個人化建議
  • 了解常見問題與療程風險|建立完整知識架構

🔹療程內容快速導覽

  • 神經肌肉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針刀|肉毒止痛
  • 頸動脈超音波|幹細胞|再生醫學
  • 局部抽脂|微整形|電音波|微針電波|肉毒

🔹治療據點與服務地區

  • 雙北 & 三蘆
  • 雙北疼痛|雙北局抽 | 雙北醫美
  • 三蘆疼痛 | 三蘆局抽 | 三蘆醫美

▶ 【點我前往完整資訊入口 →


探索更多來自 醫聊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

留下回應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