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 會傷到甚麼? 腳踝扭到為什麼會鬆掉? 腳踝扭到後為何走路不穩? 腳踝扭到後為何會卡卡的? 為何腳踝不穩定?

腳踝由三大關節組成:踝關節控制上下活動,距下關節負責側向轉動,腓距關節維持穩定。"腳踝扭傷"時可能同時傷及韌帶、肌腱、滑囊等多重結構,需整體評估治療,避免長期功能障礙。

腳踝就像是一棟精密的建築:讓我們來了解”腳踝扭傷”相關的解剖奧秘

我們的腳踝每天承受著相當於體重數倍的壓力,才能讓我們行走自如、跑步、跳躍、上下樓梯,甚至承受劇烈運動的衝擊以及扭轉。

這不僅僅只是因為它夠強壯,更因為它的精密結構,就如同一座完美的建築或是引擎。一旦當我們了解腳踝的複雜設計,我們就能明白為何一次不起眼的「扭傷」,卻可能引發長期困擾,甚至未來引起高樓的倒塌。

一、腳踝扭傷會傷到甚麼? 腳踝:三位一體的關節系統

許多人以為腳踝只是單一關節,但實際上它是由許多關節組成,其中三個主要關節組成最主要的複合結構:

20250725-chcbi
取自 Ankle Joint, From: The Youth Athlete, 2023

1. 踝關節(Talocrural Joint):上下活動的主樞紐

這是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腳踝」,由脛骨(小腿內側大骨)、腓骨(小腿外側細骨)與距骨(腳背骨頭)組成。它就像一個「鉸鏈」,主要負責:

  • 腳尖往上翹(背屈動作)
  • 腳尖往下壓(蹠屈動作)

「老人家時常講到的『腳骨虛』,大部分都是指這裡!」這也是最常見扭傷的位置,特別是腳尖踩空時。

20250725-1qsvo
鉸鏈

2. 距下關節(Subtalar Joint):左右旋轉的關鍵

位於距骨與跟骨(腳後跟骨頭)之間,比較像是「滑輪」,主要負責:

  • 腳掌內轉(內翻動作)
  • 腳掌外轉(外翻動作)

「常看到有人走路『腳踝歪歪不穩』,有可能問題在這!」許多反覆扭傷的患者,其實是這個關節的穩定性出問題的受害者,常常讓我們的腳容易「歪一邊」。

3. 腓距關節(Distal Tibiofibular Joint):穩定性的守護者

脛骨與腓骨最下端的連接處,像是「鎖緊系統」,它的工作是:

  • 維持整個腳踝的穩定性
  • 形成「鉗子」固定住距骨

「這位置雖然一般肉眼看不到,但卻和腳踝穩定有極大的關係!」一般所謂的「高位扭傷」會讓這邊受傷,症狀與恢復難度都比一般扭傷高。

二、腳踝扭到為什麼會鬆掉? 韌帶系統:腳踝的四大守門員

韌帶是扭傷時最容易受傷的組織,它們就像建築物或是橋梁的「鋼索」,用來維持骨頭之間的穩定性:

20250725-0i1mw

1. 外側韌帶群:最常受傷的弱點

包含三條主要的韌帶:

  • 前距腓韌帶(ATFL):「扭傷第一名!」約7-8成以上的扭傷都會傷到它,位於踝關節外側前方。
  • 跟腓韌帶(CFL):「ATFL的麻吉」,兩者常一起受傷,會影響到腳踝後側穩定。
  • 後距腓韌帶(PTFL):「最強壯的一個」,一般要嚴重損傷才會傷到,否則較少受傷。

「外踝痛不一定都是骨頭問題,許多是這些韌帶受損!」

2. 內側韌帶:堅固的內側防線

也稱為「三角韌帶」(Deltoid Ligament),比外側韌帶更厚、粗壯、堅固:

  • 由多條韌帶組成,呈三角形
  • 連接脛骨與距骨、跟骨等

「內側韌帶若受傷,通常代表是『代誌大條』!」因為它需要相當大的力量才會損傷,偏向高能量扭傷,容易合併骨折或較嚴重位移。

3. 遠端脛腓韌帶:高位扭傷的關鍵

位於脛骨與腓骨之間的韌帶連結:

  • 維持「骨鉗」的穩定性
  • 損傷後會造成「高位扭傷」

「這個位置的扭傷,復原時間較長,也較容易被忽略。」因為疼痛位置較高,不在典型的腳踝部位。

4. 後側結構:被忽略的重要支撐

包括後側關節囊與各種肌腱滑車系統:

  • 限制過度的後向位移
  • 協助穩定下坡行走
「如果下坡時腳踝怪怪的?可以看看是不是後側結構出問題!」

三、腳踝扭到後為何走路不穩? 肌腱與筋膜:動力與穩定的雙重角色

20250725-g6zwl

肌腱不只是傳遞力量的「繩索」,更是穩定踝關節以及足弓的「主動防護與避震系統」:

1. 腓骨肌腱:外側的動態穩定器

包括長腓肌與短腓肌:

  • 沿著腓骨外側向下延伸
  • 負責足部外翻與防止過度內翻

「腓骨肌肉無力的人,容易發生扭傷!」因為少了這組肌肉的動態保護,腳踝容易往內側翻轉、扭曲。

2. 脛後肌腱:內側的關鍵支撐

  • 位於內踝後方
  • 支撐足弓和防止過度外翻

「足弓塌陷會讓腳踝歪七扭八?可能是脛後肌腱出問題(失能或撕裂)!」許多扁平足患者合併腳踝不穩,多是和這條肌腱功能不良有關。

3. 阿基里斯腱:力量傳遞的巨人

  • 連接小腿肌肉與腳後跟
  • 是人體最強壯的肌腱

「扭傷後,時常感到腳後跟緊緊的,多半是阿基里斯腱發生代償的關係!」當腳踝受傷時,阿基里斯腱常會過度緊繃,好讓腳踝更加穩定,以保護受傷部位。

4. 筋膜系統:全面連接的網路

從小腿一直延伸到足底的筋膜網路:

  • 足底筋膜
  • 踝周筋膜
  • 小腿筋膜

「腳踝扭傷後,有時候連大腿都會酸,甚至一路向上痠痛到腰部、下背,這些筋膜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重要腳色!」

四、腳踝扭到後為何會卡卡的? 關節囊與滑囊:無聲的潤滑系統

這些軟組織提供了關節活動的平順性:

1. 關節囊:保護與限制的屏障

  • 完全包覆關節周圍
  • 內含滑液,提供潤滑

「關節囊撕裂比韌帶撕裂更麻煩」,因為它會影響關節液的分泌與循環。

2. 滑囊:減少摩擦的小水袋

分布在多個位置:

  • 外踝後方
  • 距下關節周圍
  • 肌腱滑動處

「腳踝卡卡的,走路有『咖咖聲』?需要把滑囊出問題列入考慮!」反覆扭傷後,滑囊可能發炎、沾黏或產生疤痕,造成活動受限或異常聲響。

五、為何腳踝不穩定? 腳踝由多層防護系統來穩定

想像腳踝是一座精密的大樓或機器:

  • 骨頭構成主體結構:提供基本框架
  • 韌帶是連接鋼索:維持骨頭間的相對位置
  • 肌腱是繩索動力系統:提供主動穩定與力量
  • 筋膜是包覆層:分散壓力和連接各部分
  • 滑囊是潤滑系統:確保移動時的平順性

「腳踝扭傷就像大樓遇到了地震,輕則牆壁龜裂,重則可能影響結構安全!」

六、案例討論

小芳的故事:一次小扭傷,三個月的困擾

38歲的小芳是位上班族,平日穿高跟鞋通勤。某日下班時不慎踩空,當下只感覺輕微疼痛,沒有明顯腫脹,便未特別處理。

「當時沒腫沒青,想說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冰敷一下就好⋯⋯」

然而兩週後,她開始發現:

  • 走路時腳踝容易「歪向外側」
  • 蹲下時腳後跟有卡卡的感覺
  • 下樓梯時無法全力踩踏,要墊腳尖或是跳著走

經專業醫師檢查,超音波顯示:

  • 前距腓韌帶輕度撕裂
  • 外踝後方滑囊發炎與沾黏
  • 腓骨肌腱輕度發炎

「原來小小的扭傷,雖然骨頭沒事,但是傷的除了韌帶以外還有這麼多地方!」

治療方案:

  1. 精準超音波導引PRP注射:針對韌帶修復
  2. 物理復健治療:解除滑囊沾黏
  3. 腓骨肌強化訓練:恢復動態穩定性
  4. 足底筋膜放鬆:改善整體力線

三週後,小芳的症狀明顯改善,能夠正常行走和下樓,五週後更能夠恢復慢跑運動。

七、怎樣的腳踝扭傷要注意? 該注意的五大徵兆

  1. 腫脹持續超過兩週:可能是韌帶撕裂較嚴重或關節囊損傷
  2. 反覆扭傷同一側腳踝:可能是距下關節不穩或腓骨肌功能不足
  3. 走路時腳踝「卡卡響」:可能是滑囊沾黏或肌腱滑脫
  4. 走路時腳踝總是「歪向一邊」:可能是韌帶鬆弛或肌力不平衡
  5. 疼痛位置在腳踝上方3-5公分:可能是高位扭傷,需要不同處理

「小病不可輕忽,一時的疏忽可能換來長期的困擾啊!」

八、結論:

腳踝是人體最精密複雜的關節系統之一,由多重結構協調運作才能維持正常功能。瞭解腳踝的解剖結構與各部分的功能,有助於我們正確診斷與處理扭傷問題。

面對扭傷,不該只關注於「消腫止痛」,更應該從整體系統的角度評估,才能避免隱藏性傷害與長期功能障礙。

「真正的醫療,是了解身體的奧秘,而非只是消除表面症狀!」


參考資料

主題系列文章

  • 腳踝扭傷 系列總論 腳踝扭傷完整康復指南:不只是拉傷那麼簡單,從急性處置到預防再傷
  • 前言:為什麼這麼多人忽略腳踝扭傷的嚴重性?
  • 一、 腳踝結構總覽:韌帶、肌腱、關節囊、骨頭一次看懂
  • 二、 常見腳踝扭傷類型分類
  • 三、 「只是拉傷」的迷思:腳踝扭傷常見誤解與忽略風險
  • 四、 如何正確診斷?超音波、X光、MRI的角色與差異
  • 五、 急性期處理原則與錯誤迷思破解
  • 六、 中後期復健:腳踝穩定性重建與功能訓練設計
  • 七、 為什麼總是反覆扭?慢性腳踝不穩定的形成與預防
  • 八、 復發與後遺症:距下關節僵硬、滑囊沾黏、肌腱滑動障礙
  • 九、 自費療程選擇:PRP、增生、超音波導引注射的角色
  • 十、 實際案例分享:三位不同年齡與活動量病患的處理差異
  • 十一、 預後與追蹤:復原時間、復健指標與運動回歸評估

想更進一步了解療程?這些方式幫你快速找到答案!

🔹取得專屬建議

  • 加入官方 LINE|由團隊協助你初步評估
  • 填寫療程需求表單|我們將提供個人化建議
  • 了解常見問題與療程風險|建立完整知識架構

🔹療程內容快速導覽

  • 神經肌肉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針刀|肉毒止痛
  • 頸動脈超音波|幹細胞|再生醫學|TAME
  • 局部抽脂|電音波|微針電波|肉毒

🔹治療據點與服務地區

  • 雙北 & 三蘆
  • 雙北疼痛|雙北局抽 | 雙北醫美
  • 三蘆疼痛 | 三蘆局抽 | 三蘆醫美

▶ 【點我前往完整資訊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