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 是如何造成的 ? 五十肩發生原因、症狀與如何治療 ? 會自己好嗎 ?

五十肩 是肩關節囊發炎纖維化導致的活動障礙,好發於40-65歲族群,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症狀包括夜間痛醒、多方向活動受限、穿衣困難等。治療需配合病程階段,從藥物、注射到復健運動。雖可能自癒,但20-30%患者會有永久後遺症,早期治療可縮短病程至6-9個月。

肩膀突然舉不起來、穿衣服變得很困難、夜晚總是痛到醒過來?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可能是五十肩找上門了!

五十肩不是單純老化的現象,實際在醫學上我們叫做 “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會經過 “發炎、僵硬到解凍” 三大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症狀和治療重點,許多患者時常以為五十肩會自然痊癒,反而擔誤了治療,結果讓病程拖延數年之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了解五十肩的成因、症狀表現、分期以及治療方法,並針對日常預防加以討論,幫您正確認識並正確應對這個常見的肩膀疾患。


一、五十肩 (冰凍肩) 是如何造成的 ? 發生原因為何 ? 誰容易得五十肩 ?

五十肩 (又稱冰凍肩) 並不只是年紀大了的自然現象,而是肩關節囊發炎、纖維化所引起的活動障礙,會從關節滑液減少、組織沾黏,到關節僵硬,而五十肩發展過程常讓人誤以為只是肩膀拉傷或痠痛,哪些原因導致五十肩?又有哪些人屬於高風險族群?

1、五十肩 (冰凍肩) 的常見發生原因有哪些?

五十肩的發生原因主要是肩關節囊的病理變化。

正常的肩關節囊是包覆整個關節的一層薄膜組織,提供肩膀穩定性和潤滑的功能。當關節囊發生慢性發炎時,會逐漸變厚、變硬,同時潤滑分泌減少,最後發生沾黏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20250725-vg0qt

整個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 關節囊內發炎細胞浸潤、滑液膜增生充血
  • 接著關節囊發生纖維化和增厚,滑液分泌明顯減少,發生沾黏
  • 最後,纖維化組織逐漸重塑,關節漸漸鬆開

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兩類。

  • 原發性五十肩: 沒有明確誘因,可能與免疫反應或荷爾蒙變化有關。
  • 次發性五十肩: 常見於肩部外傷後、長期肩膀固定不動或其他疾病影響,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異常,都顯著增加發病風險。

2、哪些人比較容易得五十肩 ? 在日常生活如何預防五十肩發生 ?

五十肩好發於

  • 40-65 歲的中年族群
  • 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
  • 高風險族群包括: 糖尿病患者、甲狀腺疾病患者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
  • 曾有肩膀外傷或相關手術病史的人
  • 會長期維持同一姿勢工作的人以及缺乏運動的久坐族群也容易發病

預防五十肩的關鍵在於

  • 維持肩關節的正常活動度和肌肉平衡
  • 建議每天進行簡單的肩膀伸展運動,例如: 肩胛骨後縮、手臂繞圈等動作
  • 工作定期變換姿勢,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 適度的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可以維持肩關節健康
  • 高風險族群,例如: 糖尿病患者,更應積極控制血糖,自行注意肩關節相關活動角度

一旦出現肩部不適,應儘早就醫評估,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二、五十肩常見症狀有哪些 ? 五十肩與其他肩膀痛怎麼分辨 ?

五十肩症狀並非單一形式,而是隨病程進展而變化,從初期劇烈疼痛、到肩關節活動受限,再到恢復期的肌力不足與疲勞感,先從了解五十肩發炎期、僵硬期與解凍期的差異,有助於及早識別與治療,也需與肩夾擠、旋轉肌腱炎等肩痛疾病正確區分,以避免延誤治療方向。

1、五十肩常見症狀有哪些 ? 發炎期、冰凍期、解凍期有何不同 ?

五十肩的症狀表現會依據三個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

  • 發炎期 (約 1-3 個月)
    • 以劇烈疼痛為主要特徵,特別是晚上的疼痛會讓患者痛醒、無法側睡患側
    • 肩膀輕微活動就會引起疼痛
    • 壓痛點常見於肩關節前側
    • 活動受限開始出現,主要影響向外和向後的動作,例如: 伸手向後拉拉鍊或穿內衣很困難
  • 僵硬期 (約 3-9 個月)
    • 疼痛程度相對減輕
    • 活動受限變成為主要問題
    • 患者會感覺肩膀 “卡住”,無法舉手、穿衣、梳頭,就像肩膀卡死了
    • 活動範圍可能減少 30-60 %,會有各種代償性活動增加 (例如: 用脖子或是肩胛骨來舉手)
  • 解凍期 (約 6-24 個月)
    • 疼痛明顯改善,活動度逐漸回復
    • 恢復過程通常並非同步緩解,一般會先恢復外展與前舉動作
    • 內旋與背後動作恢復通常比較慢
    • 這個階段,時常出現肌力不足與協調性差、容易疲勞等問題,會需要持續復健訓練
20250725-m9fyc
五十肩分期表現

2、如何分辨五十肩、夾擠症候群與旋轉肌腱炎?

五十肩與其他肩部疾病的鑑別診斷很重要,以免治療方向陷入誤區:

  • 五十肩的特徵
    • 多方向活動會受限,包括舉手、外展、內旋都明顯受限
    • 夜間疼痛明顯,發病緩慢
    • 一般無明確外傷史
  • 肩夾擠症候群
    • 主要是舉手到特定角度(約60-120度)時會引起疼痛
    • 但是整體活動範圍正常
    • 疼痛主要集中在肩峰下方
    • 通常與重複性抬手動作有關
  • 旋轉肌腱炎或撕裂
    • 以特定動作疼痛為主,如外轉或抗阻力動作時疼痛
    • 會伴隨肌力減弱
    • 被動活動 (由他人拉手進行肩關節活動) 範圍通常正常
  • 急性滑囊炎
    • 會有紅腫熱痛的發炎表現,與五十肩的慢性發展不同

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是很好的鑑別工具,可以觀察關節囊厚度 (正常小於3mm) 、排除肌腱破裂、評估滑囊積水等情況,幫助醫師做出正確診斷。


三、五十肩如何治療 ? 該看哪一科 ? 日常禁忌與運動建議

五十肩的治療方式不應一體適用,而需依照發炎、僵硬、解凍等階段,選擇合適的治療與運動方式才能正確治療,可尋求復健科、疼痛科或是骨科協助,透過藥物、注射、物理治療與復健運動逐步改善,未根據病程調整介入方式,不但延誤康復,還可能導致五十肩症狀惡化。

1、五十肩常見治療方式有哪些? 從熱敷、注射到復健

五十肩的常見治療方式需要配合病程階段來加以選擇:

  • 發炎期以控制疼痛為優先,可使用短期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適當熱敷(每次 15-20 分鐘)、溫和的等長收縮運動,超音波導引下的關節囊內類固醇注射是此階段的有效治療,成功率約 70-85 %,能快速減輕疼痛並預防進一步纖維化。
  • 僵硬期是治療的黃金期,建議採用增生注射療法、關節囊擴張注射等方式,注射生理食鹽水、葡萄糖、玻尿酸或PRP,幫助減少沾黏、改善滑動,專業的關節鬆動術配合漸進式復健運動是此階段的核心治療。
  • 解凍期重點在於功能重建,包括漸進式肌力訓練、肩胛穩定肌群強化、本體感覺訓練等。

對於保守治療 6 個月以上無效的頑固型病例,可考慮關節鏡下關節囊鬆解術或麻醉下關節授動術等微創手術介入。

2、五十肩可以運動嗎 ? 五十肩有哪些復健行為禁忌 ?

五十肩患者可以運動,但必須根據病程階段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

  • 發炎期
    • 應避免激烈牽拉伸展、舉啞鈴等阻力訓練、長時間冷敷、盲目按摩推拿等可能加重發炎的行為
    • 此時適合進行輕柔的肩胛帶放鬆運動、在舒適範圍內的日常活動,避免完全不動
  • 僵硬期
    • 可開始進行門框拉伸運動、毛巾輔助運動、滑牆運動、擺鐘運動等
    • 不可長期固定不動、過度休息、忽視穩定肌訓練
    • 運動時應感受輕微緊繃拉伸感,但不可引發劇烈疼痛
  • 解凍期
    • 可進行彈力帶訓練、核心整合訓練、功能性伸展等較積極的復健
    • 要避免大幅增加訓練量、過度施壓導致再發炎、忽視姿勢調整等問題

整個復健過程中,患者應與專業物理治療師配合,制定個人化的運動計畫,避免自行操作不當的動作而延誤康復。

20250725-ql9sz

四、五十肩會自己好嗎 ? 如果不治療會怎樣 ?

根據長期追蹤的臨床研究顯示,雖然部分五十肩患者有機會在 2-3 年內自然緩解,但完全不接受治療的結果往往令人失望。

  • 約 20-30 %的患者即使經過 2-3 年,仍有明顯殘餘的活動受限,特別是肩內旋與向後摸背的動作長期受限,這可能會永久影響生活品質。
  • 特定,高風險族群的預後更差,糖尿病患者恢復期會明顯拉長,甲狀腺疾病患者完全恢復率較低,兩側肩膀同時發生者恢復時間更長。
  • 延遲治療還可能帶來隱藏風險,包括長期代償性動作導致頸肩肌群失衡、增加頸椎問題與旋轉肌袖傷害風險、發展成慢性疼痛症候群的機率增加。

研究顯示,早期適當介入可將恢復時間從平均 18 個月縮短至 6-9 個月,並會明顯提升完全恢復的可能。

因此,一旦出現五十肩症狀,建議儘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透過正確的診斷和分階段治療,能有效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避免讓這個冰凍的肩膀影響您的生活品質長達數年之久。

早期診斷配合積極治療,才是避免進入漫長病程的關鍵策略。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詳細介紹影片

https://youtu.be/o2feGl6cjQE

想更進一步了解療程?這些方式幫你快速找到答案!

🔹取得專屬建議

  • 加入官方 LINE|由團隊協助你初步評估
  • 填寫療程需求表單|我們將提供個人化建議
  • 了解常見問題與療程風險|建立完整知識架構

🔹療程內容快速導覽

  • 神經肌肉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針刀|肉毒止痛
  • 頸動脈超音波|幹細胞|再生醫學|TAME
  • 局部抽脂|電音波|微針電波|肉毒

🔹治療據點與服務地區

  • 雙北 & 三蘆
  • 雙北疼痛|雙北局抽 | 雙北醫美
  • 三蘆疼痛 | 三蘆局抽 | 三蘆醫美

▶ 【點我前往完整資訊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