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積水發生原因 ? 積水會自己好嗎 ? 膝蓋積水該看什麼科與如何治療 ?

你的膝蓋有這些症狀嗎?
  • 膝蓋腫脹、緊繃,彎曲伸直變困難
  • 行走時膝蓋有壓痛感、卡卡的
  • 膝蓋反覆「退不掉的水腫感」,不論熱敷或貼藥都無效

小心,這很可能是膝蓋積水在作怪。

膝蓋積水是常見的膝關節問題,指的是膝關節腔內累積過多的滑膜液。

正常情況下,膝關節內只會有少量滑膜液潤滑關節,但當外傷、感染或是有慢性疾病時,滑膜液會異常增加,造成膝蓋腫脹、疼痛等不適症狀。

膝蓋積水並非獨立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狀表現,需要找出根本的原因,才能有效治療,許多患者關心積水是否會自行消退、需要看哪一科、如何治療等問題,後續將詳細解答這些疑問。


膝蓋積水是什麼 ? 膝蓋積水常見發生原因與症狀有那些?

膝蓋積水指膝關節腔內滑膜液異常增加,導致關節腫脹,發生原因可能包括受傷、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感染等。

膝蓋積水是什麼?發生原因為何?

膝關節腔內的滑膜液異常增加,超過正常範圍就是膝蓋積水。

正常的膝蓋滑液有什麼功能?

  • 攜帶營養給軟骨
  • 潤滑關節
  • 減少磨損

常見膝蓋積水發生原因包括:

  • 外傷:半月板撕裂、韌帶受傷、撞擊扭傷
  • 退化性關節炎:年長者常見
  • 類風濕性關節炎:免疫異常導致滑膜慢性發炎
  • 痛風或假性痛風:結晶沉積刺激滑膜
  • 感染性關節炎:細菌入侵關節腔
  • 膝蓋過度使用、劇烈運動後反覆摩擦

膝蓋積水的常見症狀有那些?膝蓋腫脹、疼痛是積水嗎?

膝蓋積水的典型症狀包括膝蓋明顯腫脹、觸摸時有波動感、關節活動受限、疼痛加劇等。

你可能感覺膝蓋不只是「腫」,而是整個膝關節「浮浮的」,蹲不下去、站不久。

膝蓋積水常見症狀包括:

  • 膝蓋腫脹
  • 活動角度受限,彎曲伸直困難
  • 行走時疼痛、卡卡不順、站不穩的感覺
  • 用手按壓膝蓋上緣,感覺「浮起來」或有波動感
  • 嚴重者可能合併紅腫熱痛(需小心感染)

然而,膝蓋腫脹和疼痛並非一定是積水造成。

其他原因如肌腱炎、滑囊炎、軟組織腫脹也可能出現類似症狀。若症狀持續超過數天且影響日常活動,建議盡早就醫確診,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膝蓋積水會自己好嗎?積水能人體自行吸收嗎?

這是很多人最常問的問題

答案是會視情況而定

  • 輕微的膝蓋積水,可能自行吸收,特別是因輕微外傷引起的急性積水。
  • 人體具有自然修復機制,當發炎反應減輕後,滑膜液的分泌會逐漸恢復正常,也會重新吸收。

然而,積水能否自行恢復主要取決於根本原因,若是慢性疾病如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積水往往會反覆發生,難以自行完全消退,即使積水暫時消退,若未處理根本原因,症狀很可能再次出現。

如果你的膝蓋出現以下的情況,可能就要去看醫生了

  • 膝蓋腫脹持續超過一週
  • 行動受限、疼痛加劇
  • 已經不是第一次膝蓋積水了
  • 膝蓋疼痛影響行走
  • 伴隨發燒等感染徵象時

應積極就醫治療,不宜完全依賴自然恢復。


膝蓋積水該看什麼科醫生?常見檢查方式有那些?需要開刀嗎?

膝蓋積水患者建議優先掛骨科排除骨性結構的問題,針對結構性的問題進行初步診斷與治療,如果懷疑是風濕免疫疾病引起,可至風濕免疫科進一步評估,假如偏軟組織、退化或持續無法改善的情況,功能性可進行復健評估及訓練、疼痛則可以請專長疼痛的醫師進一步診治。

醫師會根據症狀、理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來確定診斷與治療方針。

常見膝蓋檢查方式有那些 ? X光、超音波與抽水檢查的差別 ?

膝蓋積水的診斷主要依賴理學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 X光檢查可排除骨折、評估關節間隙狹窄程度,但對軟組織和積水的顯示有限。
  • 超音波檢查是診斷積水的首選工具,能清楚顯示關節腔內液體的量和分布,且檢查過程無輻射。
  • 關節液抽取檢查是最直接的診斷方法,不僅能確認積水存在,還能分析液體的性質、細胞數量、是否有感染等,抽取的積水會送實驗室進行生化、細菌培養等檢查,有助於確定積水的確切原因。
  • 在某些情況下,醫師也可能安排MRI檢查,以更詳細評估軟骨、韌帶、半月板等結構。
檢查項目 說明 適用情況
X光 評估骨骼、關節間隙、退化程度 排除骨折與退化性變化
超音波 判斷積水量、是否合併滑膜肥厚 安全無輻射,門診常用工具
關節穿刺抽吸 直接確認積水存在並檢驗 分辨感染、痛風、發炎等原因
MRI 全面評估軟組織(韌帶、半月板、滑膜等) 疑似內部結構受損或難以診斷時使用

膝蓋積水需要開刀嗎 ? 那些狀況要開刀 ?

多數積水不需要手術。

但若膝蓋積水符合下列條件,則可能需要進一步手術處理:

  • 膝蓋持續反覆積水、無法緩解
  • 膝蓋韌帶斷裂、半月板撕裂導致關節不穩
  • 感染性關節炎需緊急關節清創
  • 慢性滑膜炎造成關節破壞

常見膝蓋積水手術方式:

  • 關節鏡手術:
    • 微創處理半月板、滑膜病灶
    • 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適合處理半月板損傷、軟骨修復等問題
  • 滑膜切除術:針對慢性滑膜肥厚者
  • 人工關節置換:嚴重退化或結構性損壞無法保留者

膝蓋積水如何治療與消除 ? 膝蓋積水可按摩或冰敷嗎 ?

膝蓋積水的治療需要針對根本原因進行。

  • 如果是急性意外傷害,急性期建議採用PEACE原則:
    • Protect: 剛受傷的前幾天應保護避免再度傷害,適度的無負重活動可以改善後續的肌力及動作。
    • Elevation: 將受傷的部位抬高過於心臟,有消腫的效果。
    • Avoid: 避免過度使用消炎止痛藥,適度的發炎反應可以啟動我們組織修復,若過度抑制會造成修復過程的延長。
    • Compression: 利用彈繃或貼紮等方式給予壓力,減少關節腫脹的情形。
    • Education; 由專業的治療師提供正確的衛教以及合理的活動,來使得後續功能恢復更佳。
  • 藥物治療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可有效減輕疼痛和發炎。
  • 嚴重積水時
    • 可能要進行關節穿刺抽水,快速緩解症狀。
    • 必要時可在關節腔內注射類固醇,減輕局部發炎。
    • 對於慢性疾病如退化性關節炎,需要長期治療,包括物理治療、體重控制、適度運動等。
  • 關於按摩和冰敷
    • 急性期建議以冰敷為主,避免熱敷和過度按摩,以免加重發炎反應。
    • 慢性期可適度進行輕柔的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但應避免直接按壓積水部位。
  • 後續復健治療:
    • 積水消退後需開始肌力訓練
    • 強化大腿股四頭肌、恢復關節活動角度
    • 降低再次積水風險

積水可以熱敷或按摩嗎 ? 會不會越按越腫 ?

  • 急性期 (前 2-3 天) 避免熱敷與按摩!
  • 熱敷會增加血液循環,反而讓發炎更嚴重
  • 按摩過度也可能刺激滑膜、加劇積水

慢性期或積水已緩解的患者,可在評估後,進行輕度熱療或伸展運動,促進恢復。


結論:膝蓋積水別輕忽,找出原因才能治本!

膝蓋積水是一種常見但不容忽視的警訊,不論你是年輕運動族、久站久走的上班族,還是關節退化的長者,只要出現膝蓋腫脹、行走卡卡、反覆疼痛,就應儘早找專業醫師評估。

  • 越早處理,越容易恢復功能
  • 越拖延,越容易形成慢性發炎與關節破壞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想更進一步了解療程?這些方式幫你快速找到答案!

🔹取得專屬建議

  • 加入官方 LINE|由團隊協助你初步評估
  • 填寫療程需求表單|我們將提供個人化建議
  • 了解常見問題與療程風險|建立完整知識架構

🔹療程內容快速導覽

  • 神經肌肉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針刀|肉毒止痛
  • 頸動脈超音波|幹細胞|再生醫學|TAME
  • 局部抽脂|電音波|微針電波|肉毒

🔹治療據點與服務地區

  • 雙北 & 三蘆
  • 雙北疼痛|雙北局抽 | 雙北醫美
  • 三蘆疼痛 | 三蘆局抽 | 三蘆醫美

▶ 【點我前往完整資訊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