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欄|打針了還是痛 ? 慢性疼痛 不建議用類固醇的原因與建議

慢性疼痛 不只是發炎,類固醇止痛可能掩蓋真正病因!本文解析三大風險與正確修復療法選擇,幫你選對治療方向。

為什麼你打了類固醇, 慢性疼痛 卻還是一直反覆?

在疼痛門診中,我常聽到病人這樣說:

  • 我兩週前才打了類固醇,為什麼又開始痛?
  • 之前打一針有用,這次怎麼沒效果了?

這些問題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慢性疼痛治療的誤區:很多人誤以為只要疼痛就是發炎,只要發炎就要打類固醇。

但真相是 慢性疼痛絕大多數不是「發炎」,而是「修復沒完成」

參考影片

一、類固醇為什麼「短期有效、長期無解」?

類固醇的作用是抑制發炎反應與疼痛訊號,確實能短時間內讓人「感覺好多了」。但問題是:

  • 它不會修復受損的肌腱、韌帶、筋膜
  • 它反而會抑制身體的自然修復訊號

等於:

  • 症狀暫時被掩蓋,但病灶還在持續惡化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打完一針感覺好,第二針效果差,第三針根本沒用。

二、慢性疼痛的真正病因,是退化與修復不良

舉例來說,這些是常見造成慢性疼痛的主因:

  • 韌帶鬆弛,導致關節不穩
  • 筋膜發炎、沾黏,導致牽拉疼痛
  • 肌腱微撕裂、膠原蛋白流失

這些問題不是靠止痛壓下來就會好,而是需要”修復型治療”來改善組織功能與結構。

三、怎麼治療才對?

對於慢性疼痛,建議使用促進修復的治療方式,例如:

1. 高濃度葡萄糖注射 Prolotherapy

  • 刺激自體修復機制,適合輕度拉傷、早期退化

2. PRP 濃縮血小板注射

  • 提供生長因子與修復原料,適合慢性肌腱炎與關節退化

3. 筋膜導引與超音波導引注射

  • 針對深層沾黏或結構問題精準處理

四、類固醇不是不能打,而是用錯情況

類固醇適合:

  • 急性關節發炎腫脹 (如痛風、類風濕等)
  • 神經根急性壓迫發炎 (可能需搭配其他治療)

對於慢性退化與筋膜型疼痛,類固醇會讓真正問題越藏越深,甚至延誤治療黃金期。

結論:

如果你疼痛超過4~6週以上,反覆發作,建議你:

  • 檢查是否有結構問題
  • 避免多次使用類固醇止痛
  • 優先考慮修復性治療路線

系列影音

番外篇:類固醇不是萬靈丹

相關文章

想更進一步了解療程?這些方式幫你快速找到答案!

🔹取得專屬建議

  • 加入官方 LINE|由團隊協助你初步評估
  • 填寫療程需求表單|我們將提供個人化建議
  • 了解常見問題與療程風險|建立完整知識架構

🔹療程內容快速導覽

  • 神經肌肉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針刀|肉毒止痛
  • 頸動脈超音波|幹細胞|再生醫學|TAME
  • 局部抽脂|電音波|微針電波|肉毒

🔹治療據點與服務地區

  • 雙北 & 三蘆
  • 雙北疼痛|雙北局抽 | 雙北醫美
  • 三蘆疼痛 | 三蘆局抽 | 三蘆醫美

▶ 【點我前往完整資訊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