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欄| 類固醇 不是萬靈丹:急性止痛可救急,長期使用,卻可能阻礙修復!

類固醇 可以快速止痛、消炎、抗過敏,但它不是萬靈丹。長期使用不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還可能導致肌腱脆化、軟骨退化。本文由疼痛專科醫師解析類固醇使用的正確時機,以及為什麼慢性疼痛更需要修復而非壓制。


在門診中,常有病人一聽到 類固醇 三個字就反射性地皺眉、甚至拒絕使用。

但你知道嗎?

  • 類固醇並不是毒藥,也不是萬惡的治療手段,它其實是雙面刃
  • 若使用得當,能在關鍵時刻救你一命
  • 但若誤用濫用,卻可能讓問題更加惡化。

一、類固醇是什麼?為什麼被誤解?

類固醇(Steroid)是一種具有強效抗發炎、止痛與免疫調節作用的藥物,常用於:

  • 嚴重過敏反應(如氣喘發作)
  • 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
  • 急性關節或肌腱發炎
  • 神經根壓迫引起的劇痛

它的優點是快:能迅速壓下身體過度反應的發炎反應,達到快速止痛與控制病情的目的。但這樣的壓制,只是緩兵之計,而不是根本治療。


二、類固醇的副作用,不能不慎!

如果反覆或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出現以下風險:

  • 肌腱脆化與斷裂風險增加
  • 軟骨退化加速,關節更難修復
  • 脂肪堆積、水腫、月亮臉
  • 骨質疏鬆、血糖波動
  • 免疫力下降、感染風險上升

特別是用在局部注射治療中,如果劑量或次數過高,可能造成局部組織修復變差,反而阻礙了你本來想改善的症狀。


三、類固醇的正確使用時機是什麼?

根據目前臨床經驗與國際治療準則,類固醇適合用於急性期,短期緩解劇痛,但不宜長期依賴。以下幾種狀況是合理的應用情境:

  • 剛開始劇烈發炎、紅腫熱痛無法忍受
  • 短期控制神經壓迫引起的強烈放射痛
  • 手術前短暫緩解症狀以利安排進一步檢查或處置

但只要超過 2~3 次注射仍無明顯改善,就不該再重複使用,而應該轉向其他根本修復型療法,如 PRP、增生療法或脂肪幹細胞注射。


四、慢性疼痛需要「修復」而不是「壓制」

如果你的症狀已經持續數週或數月,代表問題可能不是單純發炎,而是:

  • 組織退化、破損(如軟骨磨損、肌腱微裂)
  • 神經受壓或沾黏(如坐骨神經卡壓)
  • 筋膜與力線失衡(如姿勢不良導致代償)

這時候若還只是用藥壓下症狀,反而會延誤修復時機。我在臨床上會更建議進行再生醫學評估與治療,針對組織本身進行修補,而不是只是短暫的舒緩。


五、結論與提醒:

類固醇不是萬靈丹,也不是毒藥。用得對,可以救急;用錯了,反而拖延修復。

如果你也正經歷反覆疼痛、一直在吃藥或打針但無法根治,也許,是時候思考是否有更適合你的選擇。


系列影音

番外篇:類固醇不是萬靈丹

相關文章

想更進一步了解療程?這些方式幫你快速找到答案!

🔹取得專屬建議

  • 加入官方 LINE|由團隊協助你初步評估
  • 填寫療程需求表單|我們將提供個人化建議
  • 了解常見問題與療程風險|建立完整知識架構

🔹療程內容快速導覽

  • 神經肌肉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針刀|肉毒止痛
  • 頸動脈超音波|幹細胞|再生醫學|TAME
  • 局部抽脂|電音波|微針電波|肉毒

🔹治療據點與服務地區

  • 雙北 & 三蘆
  • 雙北疼痛|雙北局抽 | 雙北醫美
  • 三蘆疼痛 | 三蘆局抽 | 三蘆醫美

▶ 【點我前往完整資訊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