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注射是什麼? 可以處理哪些慢性疼痛? 多久有效? 差異、對象與注意事項

你有這些煩惱嗎?

  • 手肘痛到連轉開寶特瓶都要用牙咬?
  • 膝蓋上下樓梯卡卡,每走一步都痛到腿軟?
  • 早上起床第一步,腳底痛到忍不住皺眉?

很多人以為,這些痛只能靠止痛藥或忍耐撐過去,甚至被告知退化無法改善。但事實上,增生治療不用外來藥物、不用手術,就能啟動你的身體自己修復自己,這裡要討論的是其中的全血注射(Whole Blood Injection)。

文章中提到各種效果的基於研究及相關臨床經驗,實際持續時間與效果會因個人條件、病灶類型與後續復健而有所差異,目前仍需更多臨床研究加以驗證。


全血注射是什麼?

全血注射是用自己的血,啟動修復

全血注射 (Whole Blood Injection, WBI) 顧名思義,就是把你自己抽出來的血,打回到受傷或退化的地方,很多人可能會皺眉:「血液打回去有用嗎?」原理很簡單

  • 受傷的組織,就像一條路斷掉了交通,修復資源送不進去。
  • 全血注射,就是直接把修復材料送到目的地,刺激讓修復工作立刻開始,是用自己的血,所以沒有藥物過敏或排斥的問題,安全性相對較高。

全血注射是修復工具包

我們的血液就像一個小型修復工廠,裡面有

  • 血小板(釋放生長因子、叫醒修復細胞)
  • 白血球(清理發炎反應、對抗微小感染)
  • 紅血球(運送氧氣給細胞加油)

這些成分平常分佈在全身,受傷的地方卻不一定能有到足夠的數量,而全血注射就像直接讓工程隊進駐工地,不是只為了止痛,更是開始去修補。

全血注射是不只止痛,更是修復

  • 多數止痛方法,比如止痛藥或打類固醇,就是把「警報器」暫時關掉,雖然不痛了,但房子還是破損的。
  • 全血注射不僅是讓你短暫舒服,而是從根本啟動修復,讓組織結構恢復穩定。對很多慢性肌腱炎、韌帶拉傷或早期關節退化的人來說,這是一種不開刀、低風險、有益的選項。

全血注射可以處理哪些慢性疼痛?

全血注射對於肌腱與韌帶受傷

  • 如果你有 網球肘、媽媽手、足底筋膜炎、髕腱炎 這類慢性肌腱或韌帶的發炎拉傷,全血注射可以刺激膠原蛋白重建,幫助組織變得更強壯。
  • 這類傷常常來自反覆使用,例如打球、搬重物、長時間打字或久站。
  • 一般藥物或貼布只能暫時減輕不適,但全血能讓一個程度內裂開的繩子再次編織起來,減少疼痛、恢復功能。

全血注射對於關節退化

  • 膝蓋、肩膀或髖關節退化初期到中期的人,常常有卡卡、僵硬、天氣變化就痛的問題。
  • 全血注射可以降低關節內的慢性發炎,改善滑膜環境,讓關節狀態變好。
  • 這意味著你上下樓梯、蹲下或抬手時不再那麼卡,甚至能恢復到以前比較靈活的狀態,延緩惡化速度。

全血注射對於神經麻痛

  • 有些人的疼痛不只是酸痛,還伴隨麻木、刺痛,甚至電流感,這是神經周邊被發炎組織或沾黏包住,造成傳導受阻。
  • 全血注射在神經周圍施打,可以減輕發炎、鬆開沾黏,讓神經呼吸到新鮮氧氣與營養。
  • 這對於手麻、腳麻、坐骨神經痛等因周邊卡壓引起的情況,有機會帶來改善。

全血注射多久有效?

別急,它是漸進式的 (以下時間僅供參考)

第 1–4 週:發炎後先降溫

  • 打完全血後,前幾天可能會覺得局部有點酸、脹,甚至比治療前還明顯一點,這是因為血液裡的生長因子和免疫細胞正在啟動修復反應。
  • 這段時間的重點是「降溫」,把過度的發炎調節控制下來。
  • 多數人會在兩到四週之間感覺疼痛逐漸減輕,動作開始比較順,但還不是完全痊癒。

第 1–3 個月:功能慢慢回來

  • 組織修補持續進行,膠原蛋白開始重建,受傷部位的穩定度和耐用度提升。
  • 這時你會發現能做的動作變多了:
    • 提東西不再怕痛
    • 走路距離可以拉長
    • 上下樓梯更輕鬆。
  • 這階段是功能恢復的關鍵期,也是復健運動最能發揮效果的時候。

半年以後:效果維持、復發少

  • 如果在治療後配合復健和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避免過度負荷、維持肌力、控制體重),大部分患者的改善狀態能維持半年到一年以上。
  • 這不只是疼痛減輕,還包括關節活動度、肌力和日常生活品質的提升。
  • 雖然全血不是一次打就永遠好,但對許多慢性問題來說,它能幫你爭取一段穩定、舒適的生活期。

參考: 網球肘全血注射效果

  • 疼痛明顯下降
    • 多數人治療前疼痛在 8–10 分,
    • 4 週後降到 6 分左右,
    • 6 個月後大部分人幾乎不痛(1–2 分)。
  • 功能逐步恢復
    • 治療前日常動作受限(分數 6–7),
    • 1 個月後改善一半,
    • 6 個月後大多數人能正常活動。
  • 效果持續且安全
  • 改善不是短暫止痛,而是隨時間逐步進步,
  • 少數人效果有限,但大部分患者都有長期穩定的改善。
取自 Ultrasound-guided autologous blood injection
for tennis elbow

全血注射的差異?

全血注射和 PRP 的差異

  • PRP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是把血液中的血小板濃縮後施打,理論上修復因子更多,但製作過程成本高,價格自然較貴。
  • 全血雖然濃度不如 PRP,但保留了白血球和紅血球,對一些慢性發炎、血流不足的組織可能有幫助,對於預算有限、情況適合又想嘗試自體修復的患者,全血是一個可以參考的選擇。

全血注射和玻尿酸和類固醇的差異

  • 玻尿酸注射就像在關節裡加潤滑油,能短期改善摩擦與疼痛,但不會修復已受損的組織
  • 類固醇則是快速止痛、消炎,但長期使用可能影響組織健康
  • 全血的特色是同時改善發炎、促進修復,不是單純治標,是讓受損的地方有機會變好,因此效果往往能維持更久。

全血注射可以和其他治療搭配

  • 全血不是單獨使用的方法,它可以和其他治療搭配
    • 高能雷射
    • 震波
    • 物理治療
    • 短期止痛針
  •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先用其他方法快速降痛,讓你有動力開始復健,再用全血穩定地修復組織,對長期疼痛、又想避免開刀的患者來說,這種組合治療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血注射的對象與注意事項

全血注射對於運動族群

  • 跑步、打球、健身或進行高強度訓練的人,肌腱和韌帶容易累積慢性微傷口。
  • 全血注射對這類族群的效果通常明顯,修復速度快,不過復發風險也高,因為很多人一好轉就迫不及待回到高強度運動。
  • 這類患者在治療後一定要配合復健計畫和負荷管理,才能真正延長療效。

全血注射對於上班族與輕度退化族

  • 長時間久坐、打電腦、搬重物的上班族,以及膝蓋、肩膀、髖關節有輕度退化的人,是全血的受惠族群之一,這些人多不是急性或是大傷害,而是長期姿勢不良、過度使用造成慢性損傷。
  • 全血能減少疼痛、改善活動度,幫助日常生活更自在,同時延緩退化速度。

全血注射對的注意禁忌

  • 雖然全血是自體血液,安全性高,但並非人人適合。
  • 有急性感染、惡性腫瘤、嚴重血液疾病的患者,通常不建議進行此療法。
  • 糖尿病或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則需要醫師事先評估,確保治療安全有效。
  • 此外,治療後的護理、避免過度負荷,也是影響效果的重要關鍵。

結論

疼痛不是宿命,也不是只能靠止痛藥硬撐。

已經用過各種方法,卻還是反覆痛、活動受限嗎?

全血注射,用你的血幫你修復自己,不只是暫時舒服,更是從根本改善問題。

  • 不要等到痛到不能動、生活被限制才後悔。
  • 立即諮詢,讓專業醫師用影像導引幫你精準治療,找到適合你的全血修復計畫。
  • 今天開始,你也可以擺脫慢性疼痛,重新走路、運動、擁抱生活。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想更進一步了解療程?這些方式幫你快速找到答案!

🔹取得專屬建議

  • 加入官方 LINE|由團隊協助你初步評估
  • 填寫療程需求表單|我們將提供個人化建議
  • 了解常見問題與療程風險|建立完整知識架構

🔹療程內容快速導覽

  • 神經肌肉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針刀|肉毒止痛
  • 頸動脈超音波|幹細胞|再生醫學|TAME
  • 局部抽脂|電音波|微針電波|肉毒

🔹治療據點與服務地區

  • 雙北 & 三蘆
  • 雙北疼痛|雙北局抽 | 雙北醫美
  • 三蘆疼痛 | 三蘆局抽 | 三蘆醫美

▶ 【點我前往完整資訊入口 →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