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韌帶損傷
手腕受傷需要仔細小心評估,韌帶和軟組織受傷常常受到人們的忽略,持續不穩定,可能會加速腕部關節的退化。
前言
手腕韌帶損傷是骨科門診中相當常見的一種關節受損位置,不僅對日常生活或是工作造成影響,還可能造成長期的功能障礙。根據相關研究指出約有六至七成的手腕扭挫傷涉及韌帶損傷,其中以舟月韌帶、月三角韌帶以及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的損傷最為常見。若能及早診斷並配合適當治療,不僅可以加速康復,也可以預防慢性手腕疼痛以及退化性關節病變。
什麼是手腕韌帶損傷?
手腕的結構與功能
手腕是人體中結構最精密、運動範圍最大的關節之一,主要由八塊小腕骨和多條韌帶組成。韌帶分為外部韌帶及骨間韌帶,負責以下功能:
- 穩定手腕關節:維持腕骨間的穩定
- 協調運動:讓腕骨間能進行相對精準的運動
- 分散張力外力:吸收並分散手腕承受的各種衝擊
- 靈活的運動:支持手腕多多向多軸的活動

手腕常見的受傷原因
急性創傷
- 跌倒時以手撐地(最常見原因)
- 手腕過度扭轉或是拉扯
- 遭受撞擊或壓迫
慢性損傷
- 長期重複性動作(如作業員、廚師作業、勞動等)
- 不良工作姿勢
- 過度使用,造成韌帶疲勞
三大常見手腕韌帶損傷
舟月韌帶損傷(Scapholunate Ligament)
- 位置:連接舟狀骨與月狀骨
- 好發原因:手腕背屈時受衝擊、急性扭傷或反覆性壓力
- 症狀:橈側手腕疼痛、握力會下降、關節不穩定,嚴重時可能聽到彈響音
月三角韌帶損傷(Lunotriquetral ligament)
- 位置:連接月狀骨與三角骨
- 好發原因:尺側手腕受傷,常見於運動或重複性動作過多者
- 症狀:尺側手腕疼痛、不適痠痛、活動受限,握力下降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
- 位置:尺側手腕關節
- 好發原因:手腕旋轉時受傷、過度使用(如球拍運動)、直接衝擊
- 症狀:持續性疼痛(無法負重時)、旋轉時動作不適,有時會有關節聲響

診斷方式
理學檢查
- 一般檢查:檢查患處腫脹、壓痛點、活動度及握力,觀察疾患進展變化
- 特殊測試:如Watson’s測試(舟月韌帶)、TFCC壓迫測試等,也可以進行初步的診斷
影像學檢查
- 超音波:動態評估韌帶結構、檢查積液或增厚
- MRI:提供詳細的軟組織影像,評估損傷程度及可能的併發症
侵入性檢查
- 直接使用關節鏡觀察內部的組織受損情況,如果有需要時可以直接手術修復
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
- 急性期(0-3天):使用PRICE原則(保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處理,並視情況使用止痛藥物
- 亞急性期(4-14天):配戴護具保護受傷部位,避免過度制動;逐步進行關節活動及輕微肌力訓練
復健治療
- 初期(2-4週):關節活動及等長運動
- 中期(4-8週):加入阻力訓練及本體感覺訓練
- 後期(8週以上):功能性訓練及強化特定運動
補充說明 (Peace and Love Principle)
以下為較新提出的軟組織治療建議,可以做為治療參考,但治療上需要更有耐心、更須配合以及更多的衛教。 PEACE & LOVE 代表保護、提升、避免抗發炎藥物/冰敷、壓迫、教育、負荷、樂觀、血管化、運動。另外也有 MEAT 代表運動、運動、鎮痛、治療。(目前不同醫師看法可能有差異)。

注射治療:
- 類固醇注射
- 增生治療:例如葡萄糖注射、自體血小板注射(PRP)等,可緩解疼痛並促進修復。
手術治療
- 適用於完全性韌帶撕裂、保守治療無效或關節不穩定者。
預防建議
運動前的相關準備
- 進行暖身與動態伸展,確保肌肉、充血及關節活動度上升
- 正確的運動技巧及器材使用方式
日常生活調整
- 適合的工作環境(如符合人體工學的桌椅、各種設備的設置位置)
- 避免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適時休息與伸展
維持健康習慣
- 規律進行肌力和柔軟度訓練
- 保持理想體重,攝取均衡營養
結論
手腕受傷需要仔細小心評估和個人治療,針對不同組織損傷會有各自需要評估的重點,而小韌帶和相關軟組織受傷常常受到人們的忽略。以手腕韌帶受損為例,輕度損傷可透過保守治療(包含固定、注射和復健)達到良好預後,但是嚴重撕裂則可能需要手術介入。養成正確的運動與生活習慣,結合有效的預防措施,能大幅降低手腕韌帶損傷以及加速退化的風險。
參考文獻
- Management of Complex Hand and Wrist Ligament Injuries
- Return to Play After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 for Elbow UCL Injury: Outcomes Based on Injury Severity
-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otriquetral Ligament Injuries
- Scapholunate Ligament Inju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