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身體這部機器需要比過去更加注意且提早介入加以細心保養,如此才能在中年過後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而不是與病魔奮鬥。心腦血管疾病疾病(心臟病、中風等)是造成最多失能的疾患且在我國十大死因中名列前茅。藥物以及治療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可以大幅減少其發生的風險,因此提早發現提早介入治療是極為重要的事情。
頸動脈超音波為簡單且快速的檢查方式,可以協助我們及早發現血管狹窄或血栓等風險,及早治療,因此40歲以上不論有無症狀者均建議接受之頸動脈超音波追蹤檢查,相對高風險者(三高、家族史、放療史等)更應該要持續追蹤。
頸部超音波是什麼?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超音波等檢查技術也日新月異,過去無法用非侵入性檢查所能得到的資訊現在都可以輕易取得,經過測量我們可以了解血管的型態、內部厚度、狹窄、斑塊甚至發炎或撕裂都可以做一定的了解,為醫師提供資訊定,不儘可以提早診斷更可以做為追蹤治療的方向。

頸動脈是甚麼? 為何它如此重要?
總頸動脈(CCA,Common Carotid Artery)經由鎖骨下動脈分出後,在頸部分為內頸動脈(ICA,Internal Carotid Artery)以及外頸動脈(ECA,External Carotid Artery)。其中以內頸動脈尤為重要,左右兩側各一條,分別供應大腦左右半球(各約佔總大腦的1/3),因此一旦當其中一邊發現問題,即會產生所謂的大中風(半側完全無力之外更會合併嚴重失能的情況,也有極高的死亡率),對於家庭、經濟以及社會都造成負擔。
反之,如果提早發現有狹窄,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可以檢查其相關之原因進行治療,發炎則消炎,免疫疾病則進行相關治療,老化相關則可以支架置入、氣球撐開術,甚至行進一步內膜整形術,來改善腦部的血流供應,以減低中風以及後續退化等發生。
頸動脈超音波評估頸動脈硬化的意義?
提早發現硬化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的血管年齡,輕中度時可以提早改善生活習慣、用藥物等控制慢性病來延緩它的惡化,也可令我們提早有警覺,進行持續且規則的追蹤。中重度的族群,則可能可以考慮提早介入性或是穩定的藥物治療,甚至重度者如果年紀很輕,手術等最積極治療也是一個考量的方式。
除了硬化之外的發現?
觀察頸部血管除了隨著年齡發生的硬化之外,也可藉由其流向、對稱性、型態等,發現一些其他的疾患,例如:血管炎、竊血症候群、血管剝離、毛毛樣血管疾病、部分結締組織疾病等,如可療者則可提早治療,以免持續惡化。
其中有部分疾病則以年輕到中年為主,因此並非只有長者或心腦血管高風險族群才需要接受頸部超音波檢查,年輕人如有眩暈、耳鳴或相關家族史等疾病,也可以考量自費接受頸部超音波檢查。
我是頸動脈硬化的高風險族群嗎?
常見之高風險族群如下
- 身有心血腦管疾患確診者
- 抽菸為極高風險,強烈建議戒菸
- 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族群
- 接受過頭頸部放療之病患
- 家族有遺傳相關心腦血管疾患者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的優缺點?
優點
- 不需空腹等是先準備
- 無顯影劑注射等藥物過敏之風險
- 快速且有一定的準確度,檢查過程約15分鐘即可完成
- 檢查舒服,過程除皮膚表面所需的超音波凝膠外,無任何會導致不舒適的刺激物
- 頸超對於全身動脈硬化的高度關聯為許多論文所推薦的
- 並不昂貴且方便
- 檢查結果如有異常可以作為下一步安排檢查的參考
缺點
- 因須逐步檢查,須有一定時間的配合理解能力。例如:咳嗽劇烈或無法維持15分鐘者
- 任何檢查仍有可能有死角,因此單一次檢查還是有機會沒發現些許異常
- 檢查血管正常不代表不會中風或其它血管疾患,因為血管只是諸多疾病的一個原因
- 頸椎受傷嚴重無法轉動頭頸或是無法短時間平躺者較不宜接受檢查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的事前準備和流程為何?
- 檢查前30分鐘不需禁食,但建議前一餐不要吃太脹,以免躺下時造成胃食道逆流等不適
- 請穿著領可寬鬆的上衣或是可以解開領口之衣物,因為檢查時超音波探頭會由耳下方移動到鎖骨上方進行檢查
- 檢查時須平躺視檢查的情況約需15-30分鐘,須配合醫師或檢查人員的指令轉動頭部維持姿勢一段時間,相關不適感可能有超音波探頭壓力感以及轉頭維持長時間(剛落枕者不建議立即接受檢查,以免症狀加重)的緊繃感
- 完成檢查後,僅需將凝膠擦拭乾淨後即可離開
- 相關報告醫檢查處的情況,但大部分頸部超音波報故須待後續醫師仔細判讀測量後再做出最後判斷,可能需一周後再的時間回診了解報告。
頸動脈超音波 檢查的費用?
如本身是心腦血管疾患確定者或是符合心血管疾患高風險者健保有提供定期追蹤之給付(舉例(有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症狀 (如局部無力、視覺障礙,吞嚥或構音困難) 、中樞性暈眩、無症狀的頸部雜音、曾有缺血性腦中風病史、可逆性缺血性神經缺損症狀、帶有高風險心血管危險因子及家族史、動脈粥狀硬化病史和先天性顱內血管異常的問題,都可經醫師診斷後安排檢查)。
反之如不在上述健保給付則需自費檢查,費用一次約1500-3000元都有(視其檢查類型而定)。
其他參考文章
- https://heho.com.tw/archives/50809
- https://zh-tw.sltung.com.tw/tung/stroke/files/41233925.pdf
- https://www.twhealth.org.tw/journalView.php?cat=15&sid=260&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