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退化脊椎的X光
骨刺、關節狹窄、椎孔狹窄

常見壓迫的原因:
骨刺、椎間盤突出和韌帶肥厚導致空間狹窄

退化脊椎骨的核磁共振,可見第4-5腰椎明顯退化

後側小關節退化可以引起前方脊椎和椎間盤的退化


微創減壓手術

左上: 手術減壓 右上:椎間盤壓迫
左下: 骨刺壓迫 右下: 椎間盤和黃韌帶壓迫

黃色區為脊椎間的加強韌帶(黃韌帶),部份情況可用針刀減壓治療
脊椎關節退化示意
腰部神經壓迫有部份可藉由認真且持續的保守治療改善,進而不需開刀或是延後需要開刀的時機
腰部神經壓迫的症狀
腰部神經壓迫有許多原因,隨緣因不同表現會有所差異,常見症狀有
- 背部臀部時常酸痛
- 臀腿部出現刺痛、灼痛等坐骨神經痛)
- 腿部出現麻木、刺痛、抽筋或無力的表現
- 足部失去知覺或是感覺異常
- 足部無力,導致走路時足部下垂(垂足症狀)
- 走路稍久即初見無力表現(跛行的症狀)
- 大小便異常
- 左右腳粗細明顯落差,有肌肉萎縮症狀

造成腰部神經壓迫的原因
造成壓迫的原因有許多,但整體來說就是退化、傷害或是特殊疾病三大方向所引起。
列舉部分如下
- 椎管狹窄 – 因脊椎退化引起
- 脊椎受傷 – 外力引起
- 椎間盤突出 – 退化、姿勢不良、運動傷害或意外等因素
- 脊椎關節退化及骨刺 – 關節退化引起骨刺增生,進而導致椎孔狹窄
- 脊椎腫瘤 – 轉移或原發性
- 部分骨骼疾病
- 骨質疏鬆 – 骨密度不足可能導致壓迫性骨折,進而引起一連串的問題
- 脊椎手術病史 – 手術後仍可再發壓迫,且因為受力關係可能導致上下部份關節退化加速
- 類風濕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椎炎

骨刺、關節狹窄、椎孔狹窄

骨刺、椎間盤突出和韌帶肥厚導致空間狹窄

常見的腰部神經壓迫治療
腰部神經壓迫會因為症狀輕重漢城因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急性突發有嚴重麻痛無力或意外傷害外科手術可能會是首選,慢性較和緩者保守治療則是首先考量方向,因其他患所引起的問題則需治療根本疾病。
藥物及保守治療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 緩解疼痛和腫脹
- 類固醇 – 減輕腫脹和發炎
- 神經類止痛藥 – 減輕神經疼痛所造成的不是
- 局部注射藥物來減輕發炎
- 止痛治療 – 使用熱凝或冷凝治療來改善神經疼痛症狀
- 增生治療 – 改善及穩定關節,延緩關節面及椎體退化進而減輕症狀
物理及運動治療
- 評估及了解發力和姿勢異常的情況
- 評估肌肉失能的情況
- 加強背部、腹部和腿部肌肉的訓練運動
- 學習如何安全地進行活動
- 使用支架支撐背部
- 伸展運動和按摩也可能有所幫助。
手術治療
- 移除骨刺和擴大椎骨之間的空間
- 將一些椎骨融合來穩定下背
- 切除突出的椎間盤
- 移除肥厚的韌帶
- 使用骨泥來穩定骨折的部份
- 更換人工椎間盤
針灸和脊椎矯正也可用於部份患者來改善症狀。
腰椎關節退化
脊椎主要從外觀上來看就是三點固定的一個結構
- 前方的脊椎主體 – 彼此間由韌帶和椎間盤相連,韌帶協助固定,而椎間盤則充當避震器的腳色
- 後方左右兩個小關節連接,再輔助一些韌帶固定
當後方關節發炎或硬化時,會導致應力和扭力全部施壓到前方的椎體關節上,是的椎間盤和椎體壓力上升,進而引起一連串的發炎反應,最終導致
- 錐體退化和骨質流失,神智引起骨病變或是壓迫性骨折
- 椎間盤因為發炎硬化,失去避震墊的功能,無法吸收應力和扭力,這會使脊椎的受力上升,加速退化,如同汽車避震器失去功能一般
- 椎間盤因為發炎失去水分和彈性引起內外層間分離,外層無法固定住內核心部份,在壓力之下內核凸出或是外層變形擠出,進而壓迫神經
- 小關節發炎也會導致周邊骨刺增生和韌帶肥厚,進而導致神經根或是脊隨的壓迫

椎間盤突出的再吸收
研究顯示,6-7成的椎間盤突出(沒有嚴重神經學症狀的)是有機會可以改善,隨著發炎、血管新生以及巨噬細胞的到來,突出的部份會被逐漸分解,進而縮小萎縮,一般在6-12個月內可以完全改善。
雖然臨床上對於加速吸收的相關治療方式尚未有結論,但有部分研究可以作為參考
- 復健及運動訓練可以協助穩定突出,避免再次惡化
- 使用消炎止痛藥或是類固醇可以改善症狀,減輕相關的水腫。但是過度消炎可能不利於巨噬細胞以及血管新生,卻可能導致突出部份吸收變慢
- 使用血管增生因子在實驗中可以加速突出部份的吸收
- 從以上結果,我們可以推測在急性期過後,使用增生治療中有著修復及抗發炎效果的物質注射或許會有所幫住(例如PRP)

軟組織肥厚壓迫的治療參考
後方關節間的韌帶(主要是黃韌帶)會因為長年使用受力、姿勢不良、小關節面退化等因素而逐漸增厚、肥大、失去彈性和鈣化
- 黃韌帶增厚向前後突出,會引起脊椎的壓迫不舒服
- 局部鈣化會使骨刺生成,會因為骨刺的方向產生不同的症狀
- 韌帶本身也會發炎,引起痠脹不適感
積極治療可以使用手術減壓或微創將黃韌帶修薄,而保守治療則可使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局部注射或是針頭或是針刀切割治療等等。


左下: 骨刺壓迫 右下: 椎間盤和黃韌帶壓迫

結論
無嚴重神經症狀的腰部神經壓迫可以在確認診斷原因後,針對有機會修復者進行積極的保守治療6-12個月,如無效或症狀持續加重者在考慮手術介入治療。另外是脊椎關節的穩定佔重要的比例,關節注射治療和運動訓練治療斗可以避免和延緩壓迫的再次發生。
參考資料
- Spontaneous Resorption of Herniated Lumbar Disk: Observa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in 9 Patients
-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Resorp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Meta-Analysis
-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of resorption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lumbar-spinal-stenosis